目录 | 第1-9页 |
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4-26页 |
1 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概述 | 第14-18页 |
·血药浓度法 | 第14-16页 |
·生物效应法 | 第16-17页 |
·在体肠灌流法 | 第17页 |
·体外药动学研究模型 | 第17-18页 |
2 定量构动关系及其在中药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18-22页 |
·QSPKR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QSPKR在中药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3 黄连解毒汤及脑缺血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黄连解毒汤组方药味黄连和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 | 第22页 |
·血管性痴呆及黄连解毒汤对其治疗作用 | 第22-24页 |
4 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立题依据 | 第24-25页 |
·研究内容 | 第25页 |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第二章 黄连解毒汤组方药味黄连、黄芩主要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 | 第26-37页 |
1 材料 | 第26-27页 |
·药材及单体提取物 | 第26页 |
·试剂及对照品 | 第26页 |
·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7-29页 |
·黄连解毒汤复方水提物的制备 | 第27页 |
·黄连解毒汤复方水提物粉末中五成分的含量测定 | 第27-29页 |
3 结果 | 第29-36页 |
·方法学结果 | 第29-33页 |
·含量测定 | 第33-36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小檗碱、巴马汀、黄芩苷、黄芩素与白杨素的平衡溶解度及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 第37-46页 |
1 材料 | 第37-38页 |
·试药与试剂 | 第37页 |
·仪器 | 第37-38页 |
2 试验方法 | 第38-43页 |
·缓冲溶液的配制 | 第38页 |
·缓冲溶液与正辛醇的预饱和 | 第38页 |
·色谱条件 | 第38页 |
·方法学考察 | 第38-42页 |
·不同pH缓冲溶液中五成分的平衡溶解度考察 | 第42页 |
·五成分在正辛醇/缓冲盐系统中表观油水分配系数测量 | 第42-43页 |
3 有关油水分配系数及平衡溶解度对吸收的初步讨论 | 第43-46页 |
第四章 五指标成分的化学结构对其药物动力学性质的影响 | 第46-73页 |
第一节 巴马汀、小檗碱的化学结构与其药物动力学性质相关性研究初探 | 第46-58页 |
1 材料 | 第46-47页 |
·试药与试剂 | 第46-47页 |
·仪器 | 第47页 |
·实验动物 | 第4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7-53页 |
·色谱条件 | 第47页 |
·标准溶液配制 | 第47页 |
·灌胃药液的配制 | 第47-48页 |
·实验动物分组 | 第48页 |
·血浆样品采集 | 第48页 |
·血浆样品的处理 | 第48页 |
·方法学考察 | 第48-53页 |
·血浆药物浓度测定及统计分析 | 第53页 |
3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 第53-56页 |
·药-时数据及药动参数 | 第53-56页 |
·结果分析 | 第56页 |
4 关于巴马汀和小檗碱的化学结构与其药物动力学性质相关性的初步讨论 | 第56-58页 |
第二节 黄芩苷、黄芩素、白杨素的化学结构与其药物动力学性质相关性研究初探 | 第58-73页 |
1 材料 | 第59页 |
·试药与试剂 | 第59页 |
·仪器 | 第59页 |
·实验动物 | 第59页 |
2 试验方法 | 第59-68页 |
·色谱条件 | 第59-60页 |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60页 |
·灌胃药液的配制 | 第60-61页 |
·实验动物分组 | 第61页 |
·血浆样品的采集 | 第61页 |
·血浆样品的处理 | 第61页 |
·方法学 | 第61-67页 |
·血浆药物浓度测定及统计分析 | 第67-68页 |
3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 第68-71页 |
·药-时数据及药动参数 | 第68-70页 |
·结果分析 | 第70-71页 |
4 关于黄芩苷、黄芩素和白杨素的化学结构与其药物动力学性质相关性的初步讨论 | 第71-73页 |
第五章 病理状态对小檗碱、巴马汀及黄芩苷、黄芩素、白杨素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 第73-83页 |
第一节 小檗碱、巴马汀在脑缺血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 第73-77页 |
1 材料 | 第7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73-74页 |
·色谱条件 | 第73页 |
·标准溶液配制 | 第73页 |
·灌胃药液的配制 | 第73页 |
·实验动物分组及脑缺血模型的制备 | 第73页 |
·血浆样品采集 | 第73页 |
·血浆样品的处理 | 第73页 |
·方法学考察 | 第73页 |
·血浆药物浓度测定及统计分析 | 第73-74页 |
3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 第74-76页 |
·药-时数据及药动参数 | 第74-76页 |
·结果分析 | 第76页 |
4 讨论 | 第76-77页 |
第二节 黄芩苷、黄芩素和白杨素在脑缺血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 第77-83页 |
1 材料 | 第7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77-78页 |
·色谱条件 | 第77页 |
·标准溶液配制 | 第77页 |
·灌胃药液的配制 | 第77页 |
·实验动物分组及脑缺血模型的制备 | 第77页 |
·血浆样品的采集 | 第77页 |
·血浆样品的处理 | 第77页 |
·方法学考察 | 第77页 |
·血浆药物浓度测定及统计分析 | 第77-78页 |
3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 第78-81页 |
·药-时数据及药动参数 | 第78-81页 |
·结果分析 | 第81页 |
4 讨论 | 第81-83页 |
第六章 复方环境对小檗碱、巴马汀及黄芩苷、黄芩素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 第83-98页 |
1 材料 | 第83页 |
·试药与试剂 | 第83页 |
·仪器 | 第83页 |
·实验动物 | 第8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83-91页 |
·色谱条件 | 第83-84页 |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84页 |
·给药样品的制备 | 第84页 |
·血浆样品的采集 | 第84-85页 |
·血浆样品的处理 | 第85页 |
·方法学考察 | 第85-91页 |
·血浆药物浓度测定及统计分析 | 第91页 |
3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 第91-96页 |
·药-时数据及药动参数 | 第91-96页 |
·结果分析 | 第96页 |
4 讨论 | 第96-98页 |
第七章 小结与思考 | 第98-100页 |
1 结论 | 第98-99页 |
2 思考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9页 |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及科研情况 | 第109-110页 |
致谢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