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页 |
一、新课标倡导生命语文教学新理念 | 第8-10页 |
(一) 语文教学的历史回眸 | 第8-9页 |
(二) 生命语文的时代呼唤 | 第9-10页 |
二、生命语文教学的内涵 | 第10-13页 |
(一) 生命语文教学意味着要在教学中统整学生的知识学习与精神建构 | 第10-11页 |
(二) 生命语文教学意味着要把学生作为活生生的生命整体来看待 | 第11页 |
(三) 生命语文教学意味着通过交互作用产生教学的价值 | 第11页 |
(四) 生命语文教学意味着让生命之舟在语文世界中自由的翱翔 | 第11-13页 |
三、生命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 | 第13-22页 |
(一) 生命体验性 | 第13-15页 |
(二) 生命互动性 | 第15-18页 |
(三) 动态生成特征 | 第18-20页 |
(四) 回归生活特征 | 第20-22页 |
四、生命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 | 第22-26页 |
(一) 唤醒生命的意识 | 第22-24页 |
(二) 丰富生命内涵 | 第24-25页 |
(三) 提升生命质量 | 第25-26页 |
五、生命语文教学的实践方向 | 第26-37页 |
(一) 建立充满“生命”活力的文本观 | 第26-31页 |
(二) 构建生命成长的语文课堂 | 第31-37页 |
1、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 第31-32页 |
2、教学程序的审美设计 | 第32-37页 |
(1) 感知阶段 | 第32-34页 |
(2) 会意阶段 | 第34-36页 |
(3) 领悟阶段 | 第36-37页 |
(4) 反思阶段 | 第37页 |
结语 | 第37-39页 |
注释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后记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