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5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对国外发达国家农业推广发展的基本经验研究 | 第12-15页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 第15-21页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系统原理 | 第15页 |
·结构原理 | 第15页 |
·准公共产品原理 | 第15-16页 |
·农业知识与信息系统原理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总体目标 | 第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调查方法 | 第18-19页 |
·分析方法 | 第19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9-21页 |
·农业推广 | 第19-20页 |
·农业推广体制 | 第20页 |
·农业推广经费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北京市农业推广体系的形成与演进历程 | 第21-24页 |
·推广机构建立及体系基本形成期(1950~1957年) | 第21-22页 |
·推广体系起伏波动期(1958~1977年) | 第22页 |
·推广体系发展与逐步完善期(1978~1997年) | 第22-23页 |
·推广体制及机制改革创新期(1998~ ) | 第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第四章 北京市农业推广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4-37页 |
·北京农业推广的管理体制分析 | 第24-27页 |
·组织结构 | 第24页 |
·管理方式 | 第24-25页 |
·问题分析 | 第25-27页 |
·北京市农业推广机构运行状况分析 | 第27-28页 |
·机构配置 | 第27页 |
·机构职能 | 第27页 |
·机构数量 | 第27-28页 |
·问题分析 | 第28页 |
·北京市农业推广队伍状况分析 | 第28-31页 |
·推广人员数量 | 第28-29页 |
·推广人员素质 | 第29-30页 |
·问题分析 | 第30-31页 |
·北京市农业推广经费投入状况分析 | 第31-34页 |
·经费来源 | 第31页 |
·政府推广投资 | 第31-33页 |
·投资强度 | 第33页 |
·推广机构创收情况 | 第33-34页 |
·问题分析 | 第34页 |
·北京市农业推广机构基本设施情况分析 | 第34-35页 |
·基本情况 | 第34-35页 |
·主要问题 | 第35页 |
·小结 | 第35-37页 |
第五章 推广人员和农民对当前农业推广体系的评价 | 第37-41页 |
·推广人员对推广体制改革的评价 | 第37-38页 |
·经费短缺是推广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37页 |
·推广机构经营创收仍有争议 | 第37页 |
·投入推广服务工作的时间不能保证 | 第37-38页 |
·对推广体系改革的认识不一 | 第38页 |
·农民对推广机构的评价 | 第38-39页 |
·推广机构并不是获取农业致富信息的主要渠道 | 第38-39页 |
·推广人员对农民推广服务指导的次数有限 | 第39页 |
·推广人员的知识和能力不能使农民满意 | 第39页 |
·推广机构推行有偿服务存在潜力 | 第39页 |
·小结 | 第39-41页 |
第六章 北京市农业推广体系的改革实践 | 第41-44页 |
·基层水利推广机构的管理体制改革 | 第41页 |
·区县农机研究所的职能变化 | 第41-42页 |
·企业出资兴办综合性培训示范中心 | 第42-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4-48页 |
·主要结论 | 第44-45页 |
·政策建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个人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