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前言 | 第6-8页 |
第一章 释明权的意义解析 | 第8-14页 |
一、 释明权的产生与发展 | 第8-11页 |
二、 释明权的意义分析 | 第11-14页 |
第二章 现代释明权的理论契合 | 第14-20页 |
一、 交往行为理论的引入 | 第14-15页 |
二、 交往行为和交往合理性的基本内容 | 第15-17页 |
三、 交往行为理论和释明权 | 第17-20页 |
第三章 释明权的功能界定和行使机制 | 第20-28页 |
一、 释明权的功能界定 | 第20-23页 |
二、 释明权的行使机制 | 第23-28页 |
第四章 释明权之中国命题 | 第28-36页 |
一、 释明权在中国立法中的体现 | 第28-29页 |
二、 释明权对中国民事诉讼制度构建的启示 | 第29-32页 |
三、 交往合理性--从释明权到协动主义 | 第32-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后记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