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论文

《埤雅》综论

引言第1-8页
一、 作者第8-9页
二、 《埤雅》的产生及版本第9-11页
 (一) 《埤雅》的产生第9-10页
  1 、 历史因素第9页
  2 、 个人因素第9-10页
 (二) 版本情况第10-11页
三、 《埤雅》的编排与内容第11-13页
 (一) 《埤雅》的编排第11页
 (二) 《埤雅》的内容第11-13页
  1、 《埤雅》中补充《尔雅》、《广雅》的内容第11-13页
  2 、 《埤骓》的释义条例第13页
四、 《埤雅》的释义方式上的特点及术语第13-21页
 (一) 释义方式上的特点第13-17页
  1 、 直调的方式第14-15页
   (1) 直陈词义的方式第14页
   (2) 音训的方式第14-15页
    ① 同音为训第14-15页
    ② 音近为训第15页
  2 、 描写比况的方式第15-16页
  3 、 设立界说的方式第16-17页
  4 、 广泛征引古籍第17页
 (二) 《埤雅》的术语使用情况第17-21页
  1 、 判断句的训释‘某,某也”第18-19页
  2 、 谓之、曰、为第19-20页
  3 、 言、道、谓第20页
  4 、 读如、读曰、之(为)言、音、第20页
  5 、 属、类、丑第20-21页
  6 、 貌第21页
  7 、 犹第21页
五、 《埤雅》的特色及成因第21-28页
 (一) 《埤雅》的特色第21-27页
  1 、 名物训诂与词语训诂相辅相成第22页
  2 、 解惑释疑,讲求实用第22-23页
  3 、 广征博引,泛采众说第23-25页
  4 、 推本溯源,考源述流第25-26页
  5 、 释义详尽,概括具体第26-27页
  6 、 注重正异,兼顾时俗第27页
 (二) 特色形成的主要因素第27-28页
  1 、 学术环境影响第28页
  2 、 个人实地调查第28页
六、 《埤雅》的价值及不足第28-42页
 (一) 《埤雅》的价值第28-39页
  1 、 语言研究角度第29-31页
   ① 文字学第29页
   ② 词汇学第29-31页
   ③ 词源学第31页
  2 、 古籍整理研究角度第31-34页
   ① 辑有宋以前的佚文、佚书第32-34页
   ② 帮助考定现存古籍残本的真伪第34页
  3 、 文化研究角度第34-36页
   ① 民俗学第35页
   ② 典章制度第35-36页
   ③ 对外文化交流第36页
  4 、 辞书研究角度第36-37页
  5 、 其它方面第37-39页
   ① 天文地理第37-38页
   ② 动物植物第38页
   ③ 医药方面第38-39页
 (二) 《埤雅》的不足第39-42页
  1 、 分类不科学第39页
  2 、 释义穿凿附会第39-40页
  3 、 释义内容迷信第40页
  4 、 引书不出篇名、卷名,引古人说不明出处第40-42页
附录第42-50页
 (一) 《埤雅》中所征引的俗说、俚语第42-46页
 (二) 《埤雅》中所征引的《字说》内容第46-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后记第52-54页
个人学术论文目录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废镍镉电池中镉的回收及资源化研究
下一篇:医用电子体温测量记录系统的研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