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绪论 | 第11-31页 |
| ·“西溪”名称的地名学分析 | 第12-16页 |
| ·地名的通名和专名 | 第12-13页 |
| ·“西溪”名称的地名学分析 | 第13-16页 |
| ·关于“西溪”名称的研究状况概述 | 第16-27页 |
| ·古代文献情况 | 第16-18页 |
| ·现当代研究状况 | 第18-22页 |
| ·关于“西溪”名称含义的现有界定 | 第22-27页 |
| ·本研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研究意义 | 第27-28页 |
| ·现有研究存在问题分析 | 第27页 |
| ·本研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27-28页 |
| ·本项研究的意义 | 第28页 |
| ·研究思路、方法与论文结构 | 第28-31页 |
| ·研究思路 | 第28页 |
|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 ·论文结构 | 第29-31页 |
| 2 唐宋时期“西溪”名称的含义 | 第31-46页 |
| ·唐宋有关文献中对西溪的记载和描述 | 第31-38页 |
| ·唐代 | 第31-32页 |
| ·北宋 | 第32-33页 |
| ·南宋 | 第33-38页 |
| ·从唐宋文献的描述推测西溪之名在唐宋时期的含义 | 第38-46页 |
| ·西溪在唐宋时期的几种含义和区域范围 | 第38-44页 |
| ·“西溪河”与“西溪里”、“西溪市”等的前后因果关系 | 第44-46页 |
| 3 元明清时期“西溪”名称的含义和演变 | 第46-63页 |
| ·元代有关文献中对西溪的记载和描述 | 第46页 |
| ·明代有关文献中对西溪的记载和描述 | 第46-51页 |
| ·明代杭州城情况 | 第46-47页 |
| ·明代文献对西溪的记载 | 第47-51页 |
| ·清代有关文献中对西溪的记载和描述 | 第51-55页 |
| ·明清时期西溪北部地带的开发及景观变化 | 第55-59页 |
| ·从明清文献的描述推测西溪之名在明清时期的含义和演变 | 第59-61页 |
| ·水名 | 第59-60页 |
| ·聚落名和市镇名 | 第60-61页 |
| ·区域名 | 第61页 |
| ·小结 | 第61-63页 |
| 4 近现代以来“西溪”名称的含义和变异 | 第63-71页 |
| ·清末和民国时期有关文献中对西溪的记载和描述 | 第63-65页 |
| ·1949年后西溪的派生地名及西溪名称的变异 | 第65-69页 |
| ·西溪路 | 第65页 |
| ·西溪街道 | 第65-68页 |
| ·西溪湿地国家公园 | 第68页 |
| ·西溪河下 | 第68页 |
| ·浙大西溪校区 | 第68-69页 |
| ·从清末、民国时期和1949年后文献的描述看西溪之名的含义和变化 | 第69-71页 |
| ·古之西溪“溪”,今之西溪“河”—水系的变迁 | 第69页 |
| ·古之西溪市,今之留下街道—聚落的变迁 | 第69-70页 |
| ·古之大而集中西溪,今之小而零散西溪—区域的变迁 | 第70-71页 |
| 5 试析西溪名称的含义发生变化的原因 | 第71-78页 |
| ·地理意象与人们对西溪地名的认知过程 | 第72-73页 |
| ·从政区地理学的角度谈1927年后西溪名称含义发生变异的原因 | 第73-78页 |
| 6 结语 | 第78-81页 |
| ·“西溪”名称在历史时期的含义与演变情况 | 第78页 |
| ·“西溪”名称各种含义间发生演变的原因 | 第78-79页 |
| ·历史时期作为区域名称的西溪的范围 | 第79-81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 作者简介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