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对安全稳定问题认识的发展过程 | 第9-10页 |
·我国电力系统稳定问题的主要分类 | 第10-11页 |
·长距离重负荷输电的稳定性问题 | 第10页 |
·长距离弱联系串联网及环网和电磁环网 | 第10-11页 |
·弱电源受端系统 | 第11页 |
·稳定基本概念及现有控制策略与手段 | 第11-14页 |
·电力系统的运行 | 第11-12页 |
·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 第12-13页 |
·稳定性问题的控制策略 | 第13-14页 |
·我国电力系统稳定控制装置的开发情况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基于在线准实时决策的区域稳定控制系统 | 第15-29页 |
·提高电网稳定的控制措施 | 第15-16页 |
·稳定控制系统基本模式 | 第16页 |
·国内外典型的区域稳定控制装置 | 第16-19页 |
·日本的TSC系统 | 第16-18页 |
·南瑞集团开发的FWK分布式稳定控制装置 | 第18-19页 |
·稳定控制的决策方法 | 第19-20页 |
·离线决策 | 第19-20页 |
·在线准实时决策 | 第20页 |
·在线实时决策 | 第20页 |
·基于在线准实时决策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 | 第20-27页 |
·在线准实时决策控制系统的设计构想 | 第20-22页 |
·稳定控制系统的整体架构 | 第22-26页 |
·在线准实时控制系统的实现 | 第26-27页 |
·区域稳定控制系统实现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 第27-29页 |
·电网运行实时数据的获取 | 第27-28页 |
·电网负荷特性的问题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区域稳定控制系统的控制子站装置及其各功能模块 | 第29-42页 |
·装置简介 | 第29-30页 |
·总体功能 | 第29页 |
·体系结构 | 第29-30页 |
·模块设计简介 | 第30-39页 |
·线路模拟量输入(LAI)模块 | 第30-32页 |
·数字量输入(DI)模块 | 第32-33页 |
·数字量输出(DO)模块 | 第33-34页 |
·策略(DECISION-MAKING)模块 | 第34-35页 |
·发电机(GAI)模块 | 第35页 |
·通信(COM)模块 | 第35-36页 |
·管理(MASTER)模块 | 第36-37页 |
·CAN Bus | 第37页 |
·电源(POWER)模块 | 第37-38页 |
·人机界面(MMI)模块 | 第38-39页 |
·子站装置外型及结构特点 | 第39-42页 |
·装置外型 | 第39页 |
·装置结构特点 | 第39-42页 |
第四章 发电机模块的研制 | 第42-64页 |
·发电机模块需要实现的功能 | 第42-43页 |
·发电机模块设计 | 第43-64页 |
·模块设计考虑因素 | 第43页 |
·模块设计要点 | 第43-44页 |
·数据在发电机模块中的存储方式 | 第44-45页 |
·发电机模块(与其它模块)的CAN网通信 | 第45-53页 |
·软件编程环境 | 第53-56页 |
·发电机功能实现的软件设计 | 第56-61页 |
·测试结果和结论 | 第61-64页 |
第五章 通信模块的研制 | 第64-72页 |
·通信模块实现的功能 | 第64-65页 |
·通信模块设计 | 第65-72页 |
·模块设计考虑因素 | 第65页 |
·模块设计要点 | 第65-66页 |
·通信模块(与其它模块)的CAN网通信 | 第66-67页 |
·软件编程环境 | 第67页 |
·数据结构定义 | 第67页 |
·程序流程 | 第67-70页 |
·程序调试 | 第70-71页 |
·测试方法及结论 | 第71-72页 |
结束语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附录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