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蒸汽动力工程论文--蒸汽锅炉论文--各种类型锅炉论文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概念设计及燃烧室水冷壁的安全性研究

独创性声明第1页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第2-3页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7页
第一章  前言第7-21页
 1.1 课题背景第7-9页
 1.2 国外资料调研第9-16页
  1.2.1 FosterWheeler超临界CFB第9-10页
  1.2.2 Stein公司的超临界CFB第10-11页
  1.2.3 ABB公司超临界CFB第11-13页
  1.2.4 内螺纹管对防止传热恶化的优势第13页
  1.2.5 换热器第13-16页
 1.3 超临界压力下水的传热特性第16-19页
 1.4 循环流化床燃烧室中床层与水冷壁间的传热第19页
 1.5 膜式水冷壁的计算模型第19页
 1.6 课题意义和本文所做的工作第19-21页
第二章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中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1-24页
 2.1 超临界压力下工质的物理性质和传热规律第21-22页
 2.2 水冷壁及汽水特性研究第22-24页
第三章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经济性分析第24-31页
 3.1 循环流化床锅炉比煤粉炉适于采用超临界的几大优势第24页
 3.2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第24-25页
 3.3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经济性分析第25-28页
  3.3.1 经济性因素第25-26页
  3.3.2 超临界机组的热耗第26-27页
  3.3.3 亚临界与超临界机组热耗率的比较第27-28页
 3.4 投资回收期第28-29页
 3.5 超临界机组的煤耗第29页
 3.6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技术经济指标第29页
 3.7 技术可行性分析第29-30页
 3.8 小结第30-31页
第四章 锅炉设计简介及技术方案第31-52页
 4.1 设计参数的选择第31页
 4.2 锅炉整体布置第31-33页
 4.3 技术参数第33-34页
 4.4 设计任务书第34-37页
 4.5 炉膛及水冷壁设计第37-40页
  4.5.1 对流受热面传热系数计算方法第38-40页
 4.6 水冷壁工作条件第40-43页
  4.6.1 全炉膛变压运行第40-41页
  4.6.2 沿墙宽吸热不均匀第41-43页
 4.7 尾部烟道第43页
 4.8 受热面布置及水系统流程第43-49页
  4.8.1 过热器的设计第44页
  4.8.2 再热器的设计第44页
  4.8.3 省煤器的设计第44页
  4.8.4 换热床的设计第44-49页
 4.9 计算汇总第49-52页
第五章 垂直管圈水冷壁水动力计算第52-60页
 5.1 水动力程序概述第52-54页
 5.2 介质在管内流动的放热系数计算第54-55页
 5.3 压降计算第55-58页
 5.4 管壁温度计算第58-60页
第六章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60-69页
 6.1 沿流程各种参数的变化第61-68页
  6.1.1 工质沿管长的温度变化规律第61页
  6.1.2 不同管内外壁温度与工质温度的比较第61页
  6.1.3 沿流程工质、内外壁温度比较第61-62页
  6.1.4 压降沿管长的变化规律第62-66页
  6.1.5 各管流速和质量流量第66-67页
  6.1.6 工质侧传热系数第67-68页
 6.2 水冷壁参数汇总第68-69页
第七章 结论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3页
个人简历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证券经纪人制度研究
下一篇: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