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高校发展性学生评价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部分 绪论第9-16页
 一、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一) 理论意义第11页
  (二) 实践意义第11页
 三、研究综述第11-14页
  (一)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二) 国内研究综述第12-14页
 四、研究方法第14页
  (一) 文献研究法第14页
  (二) 分析综合法第14页
 五、研究思路第14-15页
 六、创新点第15-16页
第二部分 高校学生评价概述第16-23页
 一、相关概念界定第16-17页
  (一) 评价第16页
  (二) 教育评价第16-17页
  (三) 学生评价第17页
  (四) 发展性学生评价第17页
 二、高校学生评价制度第17-20页
  (一) 选拔性学生评价制度第18页
  (二) 发展性学生评价制度第18-19页
  (三) 两种学生评价制度的比较第19-20页
 三、高校学生评价的类别和模式第20-23页
  (一) 学生评价的类别第20-21页
  (二) 学生评价模式第21-23页
第三部分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相关理论第23-31页
 一、理论基础第23-26页
  (一) 建构主义对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影响第23-24页
  (二) 人文主义对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影响第24页
  (三) 多元智能理论对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影响第24-25页
  (四) 主体教育理论论对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影响第25-26页
 二、发展性学生评价制度的特征第26-28页
  (一) 发展性学生评价制度注重发展性第26-27页
  (二) 发展性学生评价注重的是过程性和动态性第27-28页
  (三) 发展性学生评价制度注重评价的主体性和民主性第28页
 (四) 发展性学生评价制度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和情境性第28-29页
 三、发展性学生评价制度的功能第29-31页
  (一) 诊断功能第29页
  (二) 调节功能第29页
  (三) 激励功能第29-30页
  (四) 反思功能第30页
  (五) 导向功能第30-31页
第四部分 我国高校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第31-38页
 一、必要性分析第31-34页
  (一) 现行的高校学生评价制度存在的弊端第31-32页
  (二)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评价领域需要新的评价制度第32-33页
  (三) 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第33页
  (四) 实施高校发展性学生评价制度的意义第33-34页
 二、可行性分析第34-38页
  (一) 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要求高校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第34-35页
  (二) 高校学生的特点适合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第35-36页
  (三) 基础教育中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给高校提供了参考和借鉴第36-38页
第五部分 我国高校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措施第38-48页
 一、树立发展性评价理念第38-39页
  (一) 树立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第38页
  (二) 树立学生主体性的评价理念第38-39页
  (三) 树立差异性的评价理念第39页
 二、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第39-41页
  (一) 国家制定相关的政策给予支持第39-40页
  (二) 加大对高校学生评价方面的财政支持第40页
  (三) 评价文化的建设和宣传第40-41页
  (四) 信息管理体制的建立第41页
 三、建立良好的内部保障第41-43页
  (一) 提高评价者的素养第41-42页
  (二) 提高评价对象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第42页
  (三) 专家的指导第42-43页
 四、建立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方案第43-45页
  (一) 确立发展性学生评价制度的评价目标第43-44页
  (二)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原则第44-45页
 五、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方法第45页
 六、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实施的基本程序第45-48页
第六部分 对我国高校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几点思考第48-53页
 一、我国高校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第48-49页
  (一) 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最高目的第48页
  (二) 必须坚持多样化和综合化的评价原则第48-49页
  (三) 必须处理好评价方案的计划目标和非预期目标之间的矛盾第49页
 二、我国高校在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第49-51页
  (一) 目前高校教育评价管理制度的影响第49-50页
  (二) 传统文化的影响第50页
  (三) 资源的影响第50-51页
 三、几点建议第51-53页
  (一) 我国高校教育评价管理体制的改革第51-52页
  (二) 加大对高校学生评价方面的人力和财政方面的支持第52页
  (三) 评价文化的建设和宣传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5-56页
 一、发表论文第55-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高校青年教师职后教育研究
下一篇:现行研究生奖学金制度实施效果研究--以X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