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 ·Acinetobacter baylyi. ADP1 菌株可降解的芳香族化合物 | 第11-13页 |
| ·与水杨酸降解相关的sal 基因 | 第13页 |
| ·LysR 型基因和LTTRs 的结构 | 第13-15页 |
| ·LTTRs 的调控机理 | 第15-16页 |
| ·对LTTRs 的研究进展 | 第16页 |
| ·生物传感器的构建 | 第16-17页 |
| ·水杨酸生物传感器在烟草叶片中的应用 | 第17-19页 |
| ·转基因水稻 | 第19-21页 |
| ·叶围微生物 | 第21-22页 |
| ·DGGE | 第22页 |
|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和目的意义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3-33页 |
| ·实验材料 | 第23-25页 |
| ·菌株及水稻 | 第23页 |
| ·化学试剂 | 第23-24页 |
| ·仪器设备 | 第24-25页 |
| ·研究方法 | 第25-33页 |
| ·pH 值实验细菌培养 | 第25页 |
| ·pH 值实验发光度分析 | 第25页 |
| ·离子实验细菌培养 | 第25-26页 |
| ·离子实验发光度分析 | 第26页 |
| ·RNA 提取 | 第26页 |
| ·RNA 的甲醛凝胶电泳 | 第26-27页 |
| ·RNA 纯化 | 第27-28页 |
| ·cDNA 合成 | 第28页 |
| ·PCR 反应 | 第28-29页 |
| ·Real-Time PCR 反应 | 第29-30页 |
| ·水稻种植和叶片的采集 | 第30页 |
| ·平板计数 | 第30页 |
| ·叶围微生物DNA 的提取 | 第30-31页 |
| ·叶围细菌DNA 的PCR 扩增 | 第31页 |
| ·DGGE | 第31-32页 |
| ·水稻叶片水杨酸总量的测定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3-64页 |
| ·Acinetobacter ADPWH_lux 的基本生理特征 | 第33-35页 |
| ·菌株Acinetobacter ADPWH_lux 菌体形态特征观察 | 第33-34页 |
| ·菌株Acinetobacter ADPWH_lux 生长曲线测定 | 第34页 |
| ·菌株Acinetobacter ADPWH_lux 发光度分析 | 第34-35页 |
| ·pH 环境对生物传感器的影响 | 第35-46页 |
| ·指数生长期发光度分析 | 第35-37页 |
| ·稳定生长期发光度分析 | 第37-40页 |
| ·相对发光度比率 | 第40-42页 |
| ·Reverse Transcriptional PCR | 第42-44页 |
| ·Real-Time PCR | 第44-46页 |
| ·离子环境对生物传感器的影响 | 第46-59页 |
| ·指数生长期发光度分析 | 第46-54页 |
| ·稳定生长期发光度分析 | 第54-58页 |
| ·Reverse Transcriptional PCR | 第58-59页 |
| ·转基因抗虫水稻相关研究 | 第59-64页 |
| ·水稻叶片水杨酸总量的测定 | 第59-61页 |
| ·平板计数结果与分析 | 第61-62页 |
| ·DGGE 结果与分析 | 第62-64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64-70页 |
| ·相对发光度的意义 | 第64-65页 |
| ·全局调控(global control) | 第65-66页 |
| ·三类实验精确度的对比分析 | 第66页 |
| ·离子实验菌液OD600 的变化 | 第66-67页 |
| ·对指数期和稳定期细菌发光能力影响不同的离子 | 第67-68页 |
| ·离子影响细菌salR 基因表达的可能原因 | 第68页 |
| ·平板计数和DGGE 结果分析 | 第68-69页 |
| ·生物传感器应用分析 | 第69-70页 |
| 第五章 全文主要结论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作者简历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