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1章 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与网络行为偏好的调查分析 | 第8-19页 |
·网络行为偏好与网络成瘾 | 第8-13页 |
·对网络行为偏好的界定 | 第8页 |
·网络成瘾的界定 | 第8-9页 |
·网络行为偏好对网络成瘾的包容性与预测性 | 第9-11页 |
·从网络成瘾类型划分看网络行为偏好表现 | 第11-13页 |
·大学生网络使用与网络行为偏好的调查 | 第13-19页 |
·大学生用网状况调查 | 第13-15页 |
·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 第15-18页 |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征的关系调查 | 第18-19页 |
第2章 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与人格发展 | 第19-25页 |
·网络行为偏好与认知 | 第19-20页 |
·网络行为偏好与认知风格 | 第19页 |
·网络行为偏好与网络信息加工过程 | 第19-20页 |
·网络行为偏好与自我图式 | 第20页 |
·网络行为偏好与情绪情感 | 第20-21页 |
·过度网络行为偏好与情绪失控 | 第20-21页 |
·过度网络行为偏好与社会孤立 | 第21页 |
·网络行为偏好与自制 | 第21-22页 |
·网络行为偏好与去抑制化 | 第21-22页 |
·网络行为偏好与过度使用或滥用网络 | 第22页 |
·网络行为偏好与自我意识 | 第22-25页 |
·网络行为偏好与自我意识缺位 | 第23页 |
·实际自我与理想自我、应该自我的冲突 | 第23-25页 |
第3章 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32页 |
·外在客观因素的影响 | 第25-26页 |
·大学学习特点及网络自身特点的影响 | 第25页 |
·家庭因素的影响 | 第25-26页 |
·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 第26页 |
·内在主观因素的影响 | 第26-32页 |
·用网动机的影响 | 第26-29页 |
·人格特质的影响 | 第29-30页 |
·自我意识与自我效能的影响 | 第30-32页 |
第4章 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的引导与人格健康教育 | 第32-43页 |
·引导大学生理性用网 | 第32-34页 |
·加强网络管理,优化网络环境 | 第32-33页 |
·倡导健康的网络观念及行为 | 第33-34页 |
·加强学校教育与管理 | 第34-36页 |
·了解学生,加强管理 | 第34-35页 |
·寓网络文明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 第35-36页 |
·加强对过度网络行为偏好及网络成瘾的心理咨询与辅导 | 第36-37页 |
·对网络行为偏好进行教育引导,防范网络成瘾 | 第36页 |
·对过度网络行为偏好及网络成瘾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 | 第36-37页 |
·促进大学生人格的自我完善 | 第37-43页 |
·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 | 第37-39页 |
·自尊自信与自立自强 | 第39-40页 |
·家庭教育引导 | 第40-41页 |
·自我教育与自省自制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