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一、笔者阅读的文献简介 | 第11页 |
二、国内外就业指导理论方面的研究概观 | 第11-13页 |
三、尚待研究的问题 | 第13-14页 |
一、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窘境昭示的若干表现 | 第14-24页 |
(一) 供需“剪刀差”不断拉大,总体就业率持续走低 | 第14-16页 |
(二) 考研升温凸显就业窘境 | 第16-18页 |
(三) 女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蜕变为“弱势群体” | 第18-19页 |
(四) 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环境日益恶化 | 第19-21页 |
(五) 文科类学生在职场处于严重过剩状态 | 第21-22页 |
(六) 一般院校学生在就业中遭遇“牌子”尴尬 | 第22-24页 |
二、伴随就业困难而形成的大学生种种思想和心理问题及其归因 | 第24-36页 |
(一) 大学生就业困难引发种种思想和心理问题 | 第24-30页 |
1. 部分学生出现严重的挫折感和精神焦虑 | 第24-26页 |
2. 大四学习阶段教学与管理进入“无序”、“失序”状态 | 第26页 |
3. 求职过程中诚信不足暴露无遗 | 第26-28页 |
4. 对社会的不信任感有所增加 | 第28-29页 |
5. 择业观念未能与时俱进 | 第29-30页 |
(二) 造成大学生思想问题的社会原因考析 | 第30-32页 |
1. 短期行为:就业指导功利化倾向 | 第30-31页 |
2. 过分苛求:用人单位人才观扭曲 | 第31-32页 |
3. 错误导向:大众媒体的不恰当渲染 | 第32页 |
4. 无序竞争:综合素质之外因素的不合理渗入 | 第32页 |
(三) 大学生就业中产生思想问题的自身根由 | 第32-36页 |
1. 择业观念:期望认知与现实状况的脱节 | 第33-34页 |
2. 就业能力:综合素质与知识习得的落差 | 第34-35页 |
3. 身份转型:“学校人”与“社会人”的隔膜 | 第35-36页 |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重要意义 | 第36-45页 |
(一) 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发展概况 | 第36-38页 |
(二) 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 第38-42页 |
1. 加强就业指导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和重要环节 | 第39-40页 |
2. 加强就业指导是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新形势下提出的严峻课题 | 第40页 |
3. 加强就业指导是促进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 第40-41页 |
4. 加强就业指导是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 第41-42页 |
(三)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特殊作用 | 第42-45页 |
1. 服务育人作用 | 第42-43页 |
2. 鞭策激励作用 | 第43页 |
3. 生涯指导作用 | 第43-44页 |
4. 心理调节作用 | 第44-45页 |
四、如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 | 第45-61页 |
(一) 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 第45-48页 |
1.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 第46-47页 |
2. 形成以班主任、辅导员为主体,全面推行“学导制”的齐抓共管格局 | 第47-48页 |
(二) 就业指导向前延伸 | 第48-52页 |
1. 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 第48-49页 |
2. 切实推行素质拓展计划 | 第49-50页 |
3. 生涯设计从低年级抓起 | 第50-52页 |
(三) 强化求职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 第52-54页 |
1. 指导大学生做好积极的择业“心理充电” | 第52-53页 |
2. 引导大学生辩证地看待挫折,磨炼意志 | 第53页 |
3. 传授心理调适方法,消除心理困惑 | 第53页 |
4. 教育大学生珍爱生命、悦纳自己、善待他人 | 第53-54页 |
(四) 形成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良好的舆论氛围 | 第54-56页 |
(五) 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完善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 第56-61页 |
1. 国外大学大学生就业及其指导概述 | 第56-59页 |
2. 各国经验对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启示 | 第59-61页 |
结束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