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一、大型活动中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概述 | 第14-24页 |
(一)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由来、现状 | 第14-17页 |
1. 国际社会青年志愿服务缘起与现状 | 第15-16页 |
2. 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起源及现状 | 第16-17页 |
(二) 大型活动志愿服务的界定 | 第17-18页 |
1. 重大体育赛事中的志愿者服务 | 第17-18页 |
2. 重大文化艺术活动中的志愿者服务 | 第18页 |
3. 重要国际、国内会议中的志愿者服务 | 第18页 |
4. 重要主题活动、专项活动的志愿者服务 | 第18页 |
(三) 大型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机制建设探究的价值 | 第18-24页 |
1. 精神价值 | 第19-21页 |
2. 经济价值 | 第21页 |
3. 社会价值 | 第21-22页 |
4. 教育价值 | 第22-24页 |
二、现行志愿服务机制下大学生志愿者主体心态研究 | 第24-33页 |
(一) 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心态 | 第25-28页 |
1. 参与动机 | 第25-27页 |
2. 障碍心态 | 第27-28页 |
(二) 志愿者面对困难及其解决问题时的心态 | 第28-29页 |
(三) 志愿者面对权利享有和维护的心态 | 第29-31页 |
(四) 对志愿活动影响评价的态度 | 第31-33页 |
1. 对服务对象的影响 | 第31页 |
2. 对社会影响的评价态度 | 第31-32页 |
3. 对志愿者自身影响的评价态度 | 第32-33页 |
(五) 不同性别志愿者的心态 | 第33页 |
三、对大学生志愿者心态的SWOT分析 | 第33-38页 |
(一) 优势S | 第34页 |
1. 潜在后备志愿者人力资源丰富 | 第34页 |
2. 志愿者资源开发成本低 | 第34页 |
3. 大型赛会启动效应促进志愿活动的开展 | 第34页 |
(二) 劣势W | 第34-35页 |
1. 缺乏经验受挫易退缩 | 第34-35页 |
2. 部分志愿者目的较功利 | 第35页 |
3. 专业知识的局限 | 第35页 |
(三) 机会O | 第35-36页 |
(四) 缺陷T | 第36-38页 |
1. 招募、培训过程不够专业化 | 第36页 |
2. 针对志愿者权责的法律制度不完善 | 第36-37页 |
3. 资金短缺,缺乏专项投入资金 | 第37-38页 |
四、大型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机制的完善 | 第38-44页 |
(一) 组织机制的完善 | 第38-40页 |
1. 招募机制的完善 | 第38-39页 |
2. 培训机制的完善 | 第39-40页 |
(二) 激励机制的完善 | 第40-41页 |
1. 政府层面保障制度的完善 | 第40页 |
2. 社会层面的物质激励 | 第40-41页 |
3. 活动承办方及高校层面的精神激励 | 第41页 |
(三) 运作机制的完善 | 第41-42页 |
1. 资金社会化运作 | 第41页 |
2. 完善以共青团为支撑的运作机构 | 第41-42页 |
(四) 管理机制的完善 | 第42-44页 |
1. 健全志愿者人员的网络管理系统 | 第42页 |
2. 针对大学生志愿者特点建立多元化管理模式 | 第42-43页 |
3. 设立大型活动志愿者服务管理中心 | 第43-44页 |
注释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附录 | 第50-54页 |
关于在校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心态的调查问卷 | 第50-54页 |
后记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