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哲学流派及其研究论文

马克思与弗洛姆异化理论统观

内容提要第1-9页
引言第9-23页
 一、缘起第9-11页
 二、马克思弗洛姆异化问题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1-18页
 三、文章内容及结构第18-21页
 四、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第21-23页
第一章 “异化”概念的哲学辨析第23-49页
 一、本体的辩证运动第23-28页
  (一) 费希特“自我”对“非我”的设定第24-26页
  (二) 黑格尔“绝对精神”的辩证运动第26-28页
 二、异化主体的历史转换第28-34页
  (一) 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第29-32页
  (二) 赫斯的社会生活批判第32-34页
 三、理论视角的生活回归第34-39页
  (一)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第36-37页
  (二) 弗洛姆的心理异化第37-39页
 四、“人的异化”问题研究的人道主义立场第39-49页
  (一)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人道主义基础第40-43页
  (二) 弗洛姆对马克思哲学的人道主义解读第43-49页
第二章 异化的发端:人的矛盾本性第49-82页
 一、卢梭:人的自我完善能力第52-59页
  (一) 社会的进步与人的不平等第52-55页
  (二) 不平等的根源:人的自我完善能力第55-59页
 二、马克思:人的存在的二重性第59-68页
  (一) 人的二重性存在第60-64页
  (二) 人的本质:马克思哲学的隐性线索第64-68页
 三、弗洛姆:人的存在和历史的二律背反第68-75页
  (一) 人的存在的二律背反第69-73页
  (二) 人的历史的二律背反第73-75页
 四、马克思与弗洛姆关于人的本性的异同第75-82页
  (一) 共同的前提第76-80页
  (二) 不同的角度第80-82页
第三章 人的矛盾本性的对象化表现:劳动异化第82-137页
 一、劳动:人的本质及实现方式第83-89页
  (一) 作为人的本质和人的目的的劳动第83-86页
  (二) 作为人的自我实现中介的劳动第86-89页
 二、马克思考察异化劳动的两条线索第89-109页
  (一) 私有财产第90-99页
  (二) 分工第99-106页
  (三) 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分工与私有制第106-109页
 三、劳动异化的深入和扩展第109-131页
  (一) 异化劳动的深入分析第111-116页
  (二) 商品社会的另类宗教:拜物教第116-122页
  (三) 群体的辉煌与个体的没落第122-127页
  (四) 异化的另一张面孔:社会发展的标识和动力第127-131页
 四、“历史之谜”的双向评价原则第131-137页
  (一) 价值评价标准中的历史维度第132-134页
  (二) 历史评价标准中的价值维度第134-137页
第四章 人的矛盾本性的反思性体验:心理异化第137-175页
 一、自由的二重奏:人的心理基础第138-148页
  (一) 独立与孤独第139-141页
  (二) 积极的自由与消极的自由第141-144页
  (三) 内在束缚与外在束缚第144-146页
  (四) 马克思与弗洛姆对待自由的共同倾向第146-148页
 二、自由的变奏曲:人的心理异化第148-160页
  (一) 逃避自由的社会力量第148-152页
  (二) 逃避自由的性格力量第152-155页
  (三) 意识对无意识的压抑第155-160页
 三、非人的力量统治一切: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全面爆发第160-168页
  (一) 经济领域的异化第161-164页
  (二) 政治领域的异化第164-166页
  (三) 精神领域的异化第166-168页
 四、解放的力量:摆脱幻想的锁链第168-172页
 五、不完全的人道主义第172-175页
结语 人道主义立场的异化问题研究第175-183页
参考文献第183-19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91-192页
论文摘要第192-198页
Abstract第198-204页

论文共2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资本主体论”研究
下一篇:马克思幸福观的哲学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