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第一部分、理科综合课程的相关内容 | 第11-17页 |
一、综合理科课程的缘起 | 第11-12页 |
二、理科综合课程的内涵、特征及意义 | 第12-13页 |
(一) 内涵 | 第12页 |
(二) 特征 | 第12-13页 |
(三) 意义 | 第13页 |
三、综合理科课程与分科科学课程的关系 | 第13-14页 |
四、国内外综合理科课程改革概况分析 | 第14-17页 |
(一) 世界综合理科课程改革发展的概况与启示 | 第14页 |
(二) 我国综合理科课程的实验情况与出现的问题 | 第14-17页 |
第二部分、影响我国中学《科学》实施的教师因素再分析 | 第17-23页 |
一、科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 第17页 |
二、一线科学教师对科学课程的不适应表现与原因分析 | 第17-18页 |
(一) 科学教师的知识结构问题 | 第17页 |
(二) 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难以改变 | 第17页 |
(三) 教师的科研能力与创新精神的缺乏 | 第17页 |
(四) 中考升学率的压力以及评价措施的不到位 | 第17-18页 |
(五) 教师接受的培训不充分 | 第18页 |
三、我国科学教育职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18-23页 |
(一) 科学教育出现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19-23页 |
第三部分、高师院校进行理科综合性主题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 第23-40页 |
一、在高师院校实施理科综合性主题教学的最初设想 | 第23-25页 |
(一) 主题教学的内涵及特点 | 第23页 |
(二) 主题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23-24页 |
(三) 主题教学的优势 | 第24页 |
(四) 选择主题的原则 | 第24-25页 |
二、实施理科综合主题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 第25-40页 |
(一) 选择主题、确立教学目标 | 第25-26页 |
(二) 实施授课 | 第26-37页 |
(三) 实践结果反思 | 第37-40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40-43页 |
一、结论 | 第40页 |
二、建议 | 第40-43页 |
(一) 需学校给予支持 | 第40页 |
(二) 需斟酌进行主题课程的编写工作人员 | 第40-41页 |
(三) 需确立授课对象 | 第41页 |
(四) 需解决授课者的问题 | 第41-42页 |
(五) 需思考评价方式问题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附录 | 第46-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