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第一章 序论 | 第7-17页 |
| 一、 问题提出 | 第7-11页 |
| (一)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 (二) 概念界定 | 第8-10页 |
| (三)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二、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 (一) 关于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研究 | 第11-14页 |
| (二) 关于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研究 | 第14-15页 |
| 三、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15页 |
| (二) 历史法 | 第15-16页 |
| (三) 个案研究法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美国文理学院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 | 第17-29页 |
| 一、 美国文理学院的演变 | 第17-26页 |
| (一) 文理学院的形成与发展 | 第18-21页 |
| (二) 美国文理学院的现状 | 第21-26页 |
| 二、 美国文理学院通识教育的传承与发展 | 第26-29页 |
| (一) 殖民地学院至美国独立时期 | 第26-27页 |
| (二) 美国独立后至二战前 | 第27-28页 |
| (三) 二战后至今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美国文理学院通识教育的实施—以通识教育课程为例 | 第29-43页 |
| 一、 美国文理学院通识教育课程实施的现状 | 第29-30页 |
| (一) 课程分类 | 第29-30页 |
| (二) 课程实施形式 | 第30页 |
| 二、 个案研究——以威廉姆斯学院为例 | 第30-43页 |
| (一) 威廉姆斯学院课程设置 | 第31-35页 |
| (二) 专业课程设置 | 第35-38页 |
| (三) 课程实施方式 | 第38-41页 |
| (四) 学士学位要求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美国文理学院通识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 第43-52页 |
| 一、 美国文理学院通识教育开展的经验 | 第43-44页 |
| (一) 坚持博雅教育理念 | 第43页 |
| (二) 以博雅教育理念指导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 第43页 |
| (三) 教师工作以教学为主 | 第43-44页 |
| 二、 美国文理学院对中国高校通识教育发展的启示 | 第44-52页 |
| (一) 中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 第44-48页 |
| (二) 美国文理学院通识教育的实施对中国高校通识教育发展的启示 | 第48-52页 |
| 小结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个人简历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