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结构理论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一、绪论 | 第7-13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7-8页 |
·汉字结构的内涵 | 第8-11页 |
·前人的研究成果 | 第11-13页 |
二、古代的汉字结构理论 | 第13-23页 |
·六书理论的创立 | 第13-15页 |
·六书分类的研究 | 第15-20页 |
·象形、指事的研究 | 第16-18页 |
·会意、形声的研究 | 第18-19页 |
·假借的研究 | 第19-20页 |
·六书层次的研究 | 第20-21页 |
·六书理论评议 | 第21-23页 |
三、现代的汉字结构理论 | 第23-39页 |
·现代的汉字结构理论的萌芽 | 第23-24页 |
·三书说 | 第24-29页 |
·唐兰的三书说 | 第25页 |
·陈梦家的三书说 | 第25-26页 |
·裘锡圭的三书 | 第26-27页 |
·刘又辛汉字发展的三阶段说 | 第27-28页 |
·林澐的三书说 | 第28-29页 |
·王力的二书说 | 第29页 |
·四书说 | 第29-31页 |
·张玉金的四书说 | 第29-30页 |
·杨润陆的现代汉字的四种基本类型 | 第30-31页 |
·五书说 | 第31-32页 |
·新六书说 | 第32-34页 |
·詹鄞鑫的新六书说 | 第32-33页 |
·苏培成的新六书说 | 第33-34页 |
·张玉金的六种汉字结构类型 | 第34页 |
·傅永和的汉字结构模式 | 第34-35页 |
·王宁的汉字构形模式 | 第35-37页 |
·现代的汉字结构理论评议 | 第37-39页 |
四、影响汉字结构理论的因素 | 第39-42页 |
·汉字形体结构演变与汉字结构理论的关系 | 第39-40页 |
·汉字构形理据与汉字结构理论的关系 | 第40-42页 |
五、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参考论文 | 第44-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