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7-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7-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1.2.1 有关知识特征对企业合作网络形成功能的研究 | 第9-12页 |
1.2.2 二模网络的研究 | 第12-14页 |
1.2.3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18-19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9-28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3页 |
2.1.1 企业合作网络 | 第19-20页 |
2.1.2 知识要素网络 | 第20-21页 |
2.1.3 二模网络 | 第21-23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2.2.1 知识基础观 | 第23页 |
2.2.2 社会网络理论 | 第23-25页 |
2.2.3 知识搜索理论 | 第25-26页 |
2.3 本章小节 | 第26-28页 |
3 概念框架与研究假设 | 第28-35页 |
3.1 概念框架 | 第28-29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9-35页 |
3.2.1 二模网络中企业知识多样性与其合作网络中心性 | 第29-30页 |
3.2.2 二模网络中企业知识独特性与其合作网络中心性 | 第30-31页 |
3.2.3 知识复杂性的调节作用 | 第31-32页 |
3.2.4 知识邻近性的调节作用 | 第32-35页 |
4 研究设计 | 第35-39页 |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35-36页 |
4.1.1 样本选择 | 第35页 |
4.1.2 数据来源 | 第35-36页 |
4.2 变量测度 | 第36-38页 |
4.2.1 被解释变量 | 第36-37页 |
4.2.2 解释变量 | 第37页 |
4.2.3 调节变量 | 第37-38页 |
4.2.4 控制变量 | 第38页 |
4.3 计量模型的选择 | 第38-39页 |
5 实证检验 | 第39-49页 |
5.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 第39-40页 |
5.1.1 描述性分析 | 第39页 |
5.1.2 相关性分析 | 第39-40页 |
5.2 负二项回归分析 | 第40-45页 |
5.2.1 知识离散特征与合作网络中心性的关系检验 | 第40-42页 |
5.2.2 知识关系特征的调节作用检验 | 第42-45页 |
5.3 稳健性检验 | 第45-48页 |
5.4 本章小节 | 第48-49页 |
6 结论与启示 | 第49-5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9-50页 |
6.2 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 第50-52页 |
6.2.1 理论贡献 | 第50-51页 |
6.2.2 实践启示 | 第51-52页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