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基于新会计准则的视角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绪论 | 第12-21页 |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12-13页 |
·文献回顾 | 第13-17页 |
·国外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国内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的启示 | 第16-17页 |
·研究框架与内容 | 第17-19页 |
·本文主要贡献与不足 | 第19-21页 |
2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1-34页 |
·盈余管理的内涵 | 第21-23页 |
·盈余管理的涵义 | 第21-22页 |
·盈余管理与财务舞弊的辨析 | 第22-23页 |
·会计准则的性质 | 第23-25页 |
·技术观 | 第24页 |
·非技术观 | 第24-25页 |
·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 第25-34页 |
·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制约 | 第26-29页 |
·会计准则为盈余管理提供机会 | 第29-32页 |
·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分析 | 第32-34页 |
3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分析 | 第34-43页 |
·盈余管理的现状之一——利用关联交易 | 第34-37页 |
·关联购销 | 第35页 |
·置换资产 | 第35-36页 |
·转嫁费用 | 第36页 |
·托管经营 | 第36-37页 |
·盈余管理的现状之二——利用会计政策选择 | 第37-41页 |
·折旧政策的变更 | 第37-38页 |
·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 | 第38-39页 |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变更 | 第39页 |
·合并范围的变更 | 第39-40页 |
·坏帐损失核算方法的变更 | 第40-41页 |
·盈余管理的现状之三——利用资产减值 | 第41-42页 |
·盈余管理的现状之四——利用政府扶持 | 第42-43页 |
4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 第43-63页 |
·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及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 第43-44页 |
·存货等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 第44-48页 |
·存货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 第44-46页 |
·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 第46-47页 |
·无形资产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 第47-48页 |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 第48-51页 |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修订背景及变化 | 第48-49页 |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 第49-51页 |
·资产减值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 第51-55页 |
·资产减值准则的制订背景及变化 | 第51-52页 |
·资产减值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 第52-55页 |
·企业合并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 第55-58页 |
·企业合并准则的制订背景及其变化 | 第55-56页 |
·企业合并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 第56-58页 |
·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 第58-61页 |
·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制订背景及变化 | 第58-59页 |
·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 第59-61页 |
·政府补助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 第61-62页 |
·债务重组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 第62-63页 |
5 新准则下治理盈余管理的建议 | 第63-74页 |
·加强会计准则建设 | 第63-68页 |
·完善会计准则制定的程序 | 第63-65页 |
·完善会计准则指南的指导性 | 第65-66页 |
·完善会计准则原则的协调性 | 第66页 |
·建立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与框架体系 | 第66-68页 |
·加强外部审计监督 | 第68-71页 |
·完善公允价值审计技术,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 | 第68-70页 |
·改革会计事务所聘任制度,保证审计的独立性 | 第70页 |
·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加重审计责任 | 第70-71页 |
·加强证券市场监管 | 第71-74页 |
·改进企业上市的审批制度 | 第71页 |
·改进股票发行与退市等制度 | 第71-72页 |
·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管理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后记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