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印刷学习材料的设计与开发--以中央电大《小企业管理》课程教材为个案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问题提出 | 第11页 |
·研究问题的界定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第14-34页 |
·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印刷教材 | 第14页 |
·合一式教材与分立式教材 | 第14页 |
·远程学习材料 | 第14-15页 |
·活动 | 第15页 |
·事例、实例、范例的区别 | 第15-16页 |
·国内外该领域的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印刷教材在远程教育中的地位 | 第16-17页 |
·目前我国远程教育印刷教材设计现状 | 第17-18页 |
·远程教育印刷教材设计的相关研究 | 第18-30页 |
·远程学习材料中的活动 | 第21-26页 |
·不同学习理论对学习活动的看法 | 第21-22页 |
·学习活动对远程学习印刷教材的意义 | 第22-23页 |
·国内外关于活动设计的观点 | 第23-26页 |
·印刷学习材料中的实例 | 第26-29页 |
·实例对远程学习印刷教材的意义 | 第26-27页 |
·自学式教材中实例的设计 | 第27-29页 |
·图表的使用 | 第29-30页 |
·主要理论依据 | 第30-34页 |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30-31页 |
·成人学习理论 | 第31-32页 |
·有指导的教学会谈理论 | 第32-33页 |
·教和学再度整合的理论 | 第33-34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 第34-38页 |
·研究方法 | 第34-35页 |
·内容分析法 | 第34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34页 |
·访谈法 | 第34-35页 |
·研究过程 | 第35-37页 |
·研究进度 | 第37-38页 |
第四章 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38-72页 |
·对中央电大和香港公开大学财经类教材的比较分析 | 第38-45页 |
·活动的分析 | 第38-40页 |
·实例的分析 | 第40-42页 |
·图表的使用 | 第42-43页 |
·排版 | 第43页 |
·对话式语言与个别化称谓 | 第43-44页 |
·活页 | 第44页 |
·指定读物 | 第44页 |
·分析总结 | 第44-45页 |
·编写样章 | 第45-59页 |
·先备知识(或者预备知识) | 第45页 |
·学习目标 | 第45-46页 |
·学习本章时需要准备的设备 | 第46页 |
·教学进度安排 | 第46-47页 |
·先行组织者 | 第47-48页 |
·使用个人化的称谓 | 第48页 |
·媒体使用提示 | 第48-49页 |
·活动的设计 | 第49-55页 |
·活动的数量 | 第49-50页 |
·活动的结构 | 第50页 |
·几种活动的范例 | 第50-55页 |
·如何使用活动 | 第55页 |
·实例的设计 | 第55-57页 |
·引入课程内容的例子 | 第55-56页 |
·一般性实例 | 第56页 |
·示范性实例 | 第56-57页 |
·案例分析 | 第57页 |
·图表的使用 | 第57-59页 |
·文字表格 | 第57-58页 |
·流程图 | 第58页 |
·示意图 | 第58-59页 |
·小资料 | 第59页 |
·小结与习题 | 第59页 |
·修改样章 | 第59-61页 |
·教材试用的结果分析 | 第61-72页 |
·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 第61-66页 |
·学习者的基本信息 | 第61-62页 |
·学习者对印刷教材的使用情况 | 第62-63页 |
·学习者对活动类型的态度 | 第63页 |
·学习者对实例类型的态度 | 第63-64页 |
·影响学习者参与活动、阅读实例的因素分析 | 第64-65页 |
·学习者对教材中其它设计的态度 | 第65-66页 |
·第一次访谈分析 | 第66-69页 |
·现有的文字教材是否适合自学 | 第66-67页 |
·期望电大文字教材作何改进 | 第67-68页 |
·教材的作用 | 第68页 |
·习惯合一型还是分立型教材 | 第68-69页 |
·第二次访谈分析 | 第69-72页 |
·教材中活动与实例对学习者的帮助 | 第69-70页 |
·对于改编后教材的总体感受 | 第70-71页 |
·对教材下一步修改提出的意见 | 第71-72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 第72-76页 |
·研究结论 | 第72-73页 |
·建议 | 第73-74页 |
·研究优点 | 第74页 |
·研究局限 | 第74页 |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中文文献 | 第76-77页 |
外文文献 | 第77-79页 |
附录 | 第79-83页 |
附录1:学生调查问卷 | 第79-81页 |
附录2:第一次教师、学生访谈提纲 | 第81-82页 |
附录3:第二次学生访谈提纲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