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一、行政执法和解的概念 | 第9-16页 |
(一) 私法领域的和解 | 第9页 |
(二) 和解在行政执法领域的引入 | 第9-11页 |
(三) 行政执法和解的性质 | 第11-12页 |
(四) 行政执法和解与相关概念辨析 | 第12-16页 |
1. 与民事和解 | 第12页 |
2. 与行政调解 | 第12-13页 |
3. 与行政复议和解 | 第13-14页 |
4. 与行政诉讼和解 | 第14-16页 |
二、行政执法和解的理论基础 | 第16-23页 |
(一) 行政执法和解政治理论基础——协商民主 | 第16-17页 |
(二) 行政执法和解法治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1. 无法律即无行政——裁量行政 | 第17页 |
2. 命令行政——契约行政 | 第17-18页 |
3. 消极行政——积极行政 | 第18-19页 |
4. 形式法治——实质法治 | 第19-20页 |
(三) 行政执法和解文化理念基础 | 第20-23页 |
三、中外行政执法和解立法概况 | 第23-30页 |
(一) 德国行政程序法上之“行政和解合同” | 第23-24页 |
(二) 美国《行政争议解决法》之行政性ADR | 第24-25页 |
(三) 台湾地区“行政程序法(1999 年)”之“行政和解契约” | 第25页 |
(四) 我国大陆已有的立法探索 | 第25-30页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 | 第26-27页 |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撤诉若干问题的规定》 | 第27-30页 |
四、行政执法和解的具体适用 | 第30-37页 |
(一) 税法领域 | 第30-31页 |
(二) 证券法领域 | 第31-34页 |
(三) 反垄断法领域 | 第34-37页 |
五、行政执法和解的成立要件 | 第37-43页 |
(一) 一般要件 | 第37页 |
(二) 特殊要件 | 第37-43页 |
1. 行政裁量权的存在 | 第37-39页 |
2. 存在事实判断或法律适用方面的困难 | 第39-41页 |
3. 双方当事人互相让步以达成合意 | 第41页 |
4. 不得损害第三人利益以及公共利益 | 第41-43页 |
六、行政执法和解的程序及其效力 | 第43-47页 |
(一) 执法和解的程序 | 第43-44页 |
1. 启动 | 第43页 |
2. 协商 | 第43-44页 |
3. 结果 | 第44页 |
(二) 行政执法和解协议的效力 | 第44-47页 |
1. 有效 | 第44-45页 |
2. 无效 | 第45页 |
3. 可撤销 | 第45-46页 |
4. 效力待定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