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档案法》修改问题缘起 | 第7-11页 |
第一章 现行《档案法》存在问题 | 第11-19页 |
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观照下《档案法》的不足 | 第11-14页 |
(一) 档案立法理念 | 第11-12页 |
(二) 公民利用档案信息的权利有待充实 | 第12-14页 |
二、现行《档案法》与现行法律、法规的协调问题 | 第14-17页 |
(一) 档案开放范围规定与现行法律、法规不协调 | 第14-15页 |
(二) 档案犯罪规定与现行法律、法规不协调 | 第15-16页 |
(三) 档案保密规定与现行法律、法规不协调 | 第16-17页 |
三、现行《档案法》中电子文件条款的缺失 | 第17-19页 |
(一) 电子文件的兴起 | 第17页 |
(二) 电子文件立法的必要性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档案立法及修改原则 | 第19-25页 |
一、慎改原则 | 第19-20页 |
二、协调统一原则 | 第20-21页 |
三、适时性与前瞻性相统一原则 | 第21-22页 |
四、可操作性原则 | 第22-23页 |
五、伦理原则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政府信息公开背景下《档案法》的修改 | 第25-33页 |
一、《条例》立法理念力促《档案法》的修改 | 第25-27页 |
(一)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有助于档案信息公开理念的重塑 | 第25-26页 |
(二) 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理念同样适用于《档案法》的立法宗旨 | 第26-27页 |
二、《条例》的“倒逼”机制对档案事业的影响 | 第27-33页 |
(一) 《条例》的“倒逼”机制对公共档案馆的影响 | 第28-30页 |
(二) 进一步完善和保障公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制度 | 第30-33页 |
第四章 从档案行政执法的角度看《档案法》的修改 | 第33-40页 |
一、档案行政执法体制中执法主体与行政处罚权 | 第33-37页 |
(一) 档案行政执法主体的修正 | 第33-35页 |
(二) 档案行政处罚权的修正 | 第35-37页 |
二、确保档案司法实践中法律、法规的准确适用 | 第37-40页 |
(一) 档案行政处罚适用对象的修正 | 第37-38页 |
(二) 档案行政执法过程中“越权”执法的修正 | 第38-40页 |
第五章 电子文件立法 | 第40-47页 |
一、电子文件的立法思路 | 第40-44页 |
(一) 明确界定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 | 第40-42页 |
(二) 保证电子文件的法律效力 | 第42-43页 |
(三) 电子文件立法技术 | 第43-44页 |
二、对《档案法》中添加电子文件立法的几点建议 | 第44-47页 |
(一) 加快相关标准的制订和实施 | 第44页 |
(二) 明确规定档案的开放期限 | 第44-45页 |
(三) 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 | 第45-46页 |
(四) 明确规定电子文件认证服务机构的设立、权利和义务 | 第46-47页 |
第六章 国外档案立法的借鉴 | 第47-52页 |
一、档案立法的范围 | 第47-49页 |
(一) 国外档案立法的范围 | 第47-48页 |
(二) 我国档案立法的范围 | 第48-49页 |
二、档案立法模式 | 第49-52页 |
(一) 国外档案立法的模式 | 第49-51页 |
(二) 我国档案立法的模式 | 第51-52页 |
结束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7-58页 |
后记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