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7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LAI/FPAR研究综述 | 第15-37页 |
·LAI研究 | 第16-19页 |
·FPAR研究 | 第19-21页 |
·LAI/FPAR研究进展 | 第21-27页 |
·MODIS_LAI/FPAR及JRC_FPAR算法 | 第27-36页 |
·LAI/FPAR的验证 | 第36-37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37-49页 |
·研究内容 | 第37页 |
·研究区域选择 | 第37-40页 |
·呼伦贝尔地区概况 | 第38页 |
·呼伦贝尔站样地介绍 | 第38-40页 |
·试验设计 | 第40-43页 |
·试验目的 | 第40-41页 |
·实验内容 | 第41页 |
·试验方法 | 第41-42页 |
·实验仪器 | 第42页 |
·实验区域及观测时间安排 | 第42-43页 |
·研究方法 | 第43-49页 |
·野外调查法 | 第43-47页 |
·遥感信息获取与处理方法 | 第47页 |
·多元统计学方法 | 第47页 |
·模型反演和验证方法 | 第47页 |
·技术路线 | 第47-49页 |
第三章 LAI/FPAR时间变化规律分析 | 第49-60页 |
·LAI/FPAR的日变化规律 | 第49-55页 |
·理论基础 | 第49-50页 |
·实验与方法 | 第50-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5页 |
·小结 | 第55页 |
·LAI/FPAR季节变化规律 | 第55-60页 |
·研究区域选择 | 第55-56页 |
·试验与方法 | 第5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6-58页 |
·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MODIS LAI/FPAR产品分析 | 第60-68页 |
·研究区域 | 第60页 |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60-64页 |
·数据来源 | 第60-62页 |
·数据处理 | 第62-6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4-66页 |
·样地MODIS_LAI/FPAR生长季变化 | 第64-65页 |
·呼伦贝尔主要草原区LAI/FPAR生长季变化 | 第65-66页 |
·小结 | 第66-68页 |
第五章 不同草地类型的LAI/FPAR模型构建 | 第68-90页 |
·实测LAI/FPAR与NDVI等因子相关性分析 | 第68-71页 |
·贝加尔针茅群落实测LAI/FPAR与NDVI等因子相关性分析 | 第68-69页 |
·羊草群落实测LAI/FPAR与NDVI等因子相关性分析 | 第69页 |
·温性草原类草地LAI/FPAR与NDVI等因子相关性分析 | 第69-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不同草地类型LAI/FPAR模型构建与精度分析 | 第71-89页 |
·以贝加尔针茅为建群种的草甸草原类草地LAI/FPAR模型 | 第71-75页 |
·以羊草为建群种的草甸草原类草地LAI/FPAR模型 | 第75-78页 |
·温性草甸草原类LAI/FPAR模型 | 第78-81页 |
·以羊草为建群种的温性草原类草地LAI/FPAR模型 | 第81-83页 |
·以葱为建群种的温性草原类草地LAI/FPAR模型 | 第83-86页 |
·温性草原类LAI/FPAR模型 | 第86-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六章 草地冠层LAI/FPAR遥感估算模型构建 | 第90-105页 |
·PROSPECT+SAIL模型简介 | 第90-93页 |
·PROSPECT模型简介 | 第90-91页 |
·SAIL模型简介 | 第91-93页 |
·PROSAIL模型模拟分析 | 第93-102页 |
·PROSAIL模型在草地上的适用性分析 | 第93页 |
·不同叶绿素含量下冠层反射率与FPAR的关系 | 第93-95页 |
·不同LAI冠层反射率与FPAR的关系 | 第95-97页 |
·不同太阳天顶角下冠层反射率与FPAR关系 | 第97-99页 |
·FPAR模拟值与实测值比较 | 第99-102页 |
·草地冠层LAI/FPAR模型的建立 | 第102-105页 |
第七章 草地LAI/FPAR模型应用及MODIS产品验证 | 第105-115页 |
·研究区域 | 第105页 |
·数据与方法 | 第105-108页 |
·数据及处理 | 第105-107页 |
·研究方法 | 第107-10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8-114页 |
·样地实测NDVI与MODIS NDVI比较 | 第108-109页 |
·样地实测LAI/FPAR与MODIS LAI/FPAR比较 | 第109-110页 |
·草地LAI/FPAR模型反演结果比较验证 | 第110-1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5-117页 |
·结论 | 第115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15-116页 |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30页 |
致谢 | 第130-131页 |
作者简历 | 第131-133页 |
附录1 | 第133-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