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S | 第5-15页 |
导论 | 第15-27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5-17页 |
第二节 理论背景 | 第17-22页 |
第三节 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及框架安排 | 第22-24页 |
第四节 研究难点与亮点 | 第24-27页 |
第一章 诱致性创新:理论演变与研究评述 | 第27-49页 |
第一节 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 | 第27-34页 |
第二节 诱致性技术创新应用于农业的研究回顾 | 第34-41页 |
第三节 诱致性制度创新理论的发展、实证与争论 | 第41-47页 |
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二章 战后菲律宾农业发展与相关研究 | 第49-69页 |
第一节 农业绩效 | 第50-58页 |
第二节 相关研究 | 第58-67页 |
小结 | 第67-69页 |
第三章 菲律宾农业技术变革诱致性偏向的检验 | 第69-91页 |
第一节 要素禀赋、农业生产率与增长 | 第70-75页 |
第二节 农业技术的变革 | 第75-79页 |
第三节 诱致性技术创新假说的检验:时间序列与ECM | 第79-88页 |
小结 | 第88-91页 |
第四章 影响农业技术扩散的制度因素——基于所选亚洲国家水稻生产的面板分析 | 第91-107页 |
第一节 生物技术扩散与土地生产率 | 第92-94页 |
第二节 影响农业技术扩散的因素 | 第94-98页 |
第三节 模型与数据 | 第98-101页 |
第四节 面板分析结果与结论 | 第101-104页 |
小结 | 第104-107页 |
第五章 菲律宾的农业技术变革与相应制度建设 | 第107-123页 |
第一节 技术变革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 第107-110页 |
第二节 农业技术研发与价格支持/打压 | 第110-116页 |
第三节 农业制度建设的跨国比较 | 第116-119页 |
第四节 制度建设的扭曲:诱致性变迁VS强制性变迁 | 第119-122页 |
小结 | 第122-123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123-131页 |
第一节 本文的回顾与结论 | 第123-125页 |
第二节 菲律宾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 第125-128页 |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可继续的方向 | 第128-131页 |
附录A 第三章的数据解释 | 第131-135页 |
附表A 菲律宾农业技术变革的主要时序数据 | 第135-141页 |
附表B 所选亚洲国家水稻技术扩散的时序数据 | 第141-151页 |
附表B-1 孟加拉国水稻技术扩散的主要时序数据 | 第141-142页 |
附表B-2 印度水稻技术扩散的主要时序数据 | 第142-143页 |
附表B-3 日本水稻技术扩散的主要时序数据 | 第143-144页 |
附表B-4 韩国水稻技术扩散的主要时序数据 | 第144-145页 |
附表B-5 菲律宾水稻技术扩散的主要时序数据 | 第145-146页 |
附表B-6 斯里兰卡水稻技术扩散的主要时序数据 | 第146-147页 |
附表B-7 所选亚洲国家的汇率数据 | 第147-148页 |
附表B-8 所选亚洲国家水稻种收季节与水稻种植季数 | 第148-151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165页 |
致谢 | 第165-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