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烈秋霜,心贞昆玉--刘淑《个山集》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生平著述概述 | 第9-20页 |
·生平经历概述 | 第10-12页 |
·作者生平考述 | 第12-15页 |
·生卒年月考 | 第12-13页 |
·姓名字号考 | 第13-15页 |
·《个山集》概述 | 第15-17页 |
·研究现状概述 | 第17-20页 |
第二章 《个山集》诗歌内容探析 | 第20-27页 |
·感时抒怀诗 | 第20-22页 |
·咏物寓志诗 | 第22-24页 |
·寄赠酬答诗 | 第24-25页 |
·参佛悟禅诗 | 第25-27页 |
第三章 《个山集》诗歌艺术风格及其成因探析 | 第27-42页 |
·诗歌艺术风格 | 第27-36页 |
·不同时期诗风略述 | 第27-31页 |
·国难初临时,豪迈奔放,慷慨激昂 | 第27页 |
·壮志未酬后,愤激悲郁,激楚雄浑 | 第27-30页 |
·幽居山间中,凄楚悲怆,旷达苍凉 | 第30-31页 |
·不同体式诗作研究 | 第31-35页 |
·余论 | 第35-36页 |
·诗风成因 | 第36-42页 |
·家族渊源:世代节烈,满门忠贤 | 第37-38页 |
·地域因素:江右风气,文章节义 | 第38-39页 |
·身世遭遇:所生不辰,逢此百罹 | 第39-40页 |
·文化氛围:独抒性灵,能诗尚节 | 第40-42页 |
第四章 《个山集》诗学旨趣及诗学渊源考索 | 第42-53页 |
·诗学旨趣 | 第42-45页 |
·尚情贵真的诗学观 | 第42-43页 |
·“可以怨”的诗学观 | 第43-45页 |
·诗学渊源 | 第45-53页 |
·于《楚辞》的涵泳 | 第45-46页 |
·于陶、王的浸染 | 第46-48页 |
·对杜甫的宗法 | 第48-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个山集》词作赏鉴 | 第53-58页 |
·格调清丽的前期作品 | 第53-54页 |
·悲壮激昂的后期作品 | 第54-55页 |
·蕴含于词中的不屈精神与恣肆奇气 | 第55-56页 |
·营构于词中的恢奇想象与清拔境界 | 第56-58页 |
第六章 《个山集》散文赏鉴 | 第58-65页 |
·文章分类 | 第58-60页 |
·祭悼文 | 第58-59页 |
·诗序、读后感 | 第59页 |
·其他类散文 | 第59-60页 |
·文章风格 | 第60-61页 |
·情感真挚,心之所发 | 第60页 |
·凄婉感伤,有所寄慨 | 第60-61页 |
·文章技法 | 第61-65页 |
·用典富赡,使事古雅 | 第61-62页 |
·修辞手法,丰富多样 | 第62-63页 |
·布局妥帖,章法缜密 | 第63页 |
·偶句为主,散句兼行 | 第63-65页 |
第七章 《个山集》的成就及价值 | 第65-68页 |
·格调高卓 | 第65-66页 |
·风格鲜明 | 第66页 |
·题材广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附录 刘淑年谱简编 | 第71-77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作品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