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皮肤病、性病科论文

刺络拔罐法治疗急性期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

中英文缩略词表第7-8页
中文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引言第13-15页
1.临床资料第15-17页
    1.1 病例选择第15页
    1.2 诊断标准第15页
        1.2.1 西医诊断标准第15页
        1.2.2 中医诊断标准第15页
    1.3 纳入标准第15-16页
    1.4 排除标准第16页
    1.5 剔除标准第16页
    1.6 脱落标准第16页
    1.7 中止标准第16-17页
    1.8 脱落病例的处理第17页
2.方法第17-21页
    2.1 入组资料的一般处理第17页
    2.2 治疗措施第17-18页
    2.3 疗程第18页
    2.4 观察指标第18-19页
    2.5 异常情况处理第19-20页
    2.6 疗效评定标准第20页
    2.7 随访第20页
    2.8 统计方法第20-21页
    2.9 伦理第21页
3.结果第21-31页
    3.1 基线资料第21-24页
        3.1.1 病例收集情况第21-22页
        3.1.2 一般情况调查结果第22页
        3.1.3 基线数据的比较第22-24页
    3.2 治疗前后指标比较第24-31页
        3.2.1 疼痛评分比较第24-25页
        3.2.2 皮损局部疱疹情况比较第25-27页
        3.2.3 带状疱疹综合疗效评分比较第27-28页
        3.2.4 中医症候积分比较第28页
        3.2.5 血常规比较第28-30页
        3.2.6 PHN的发生情况比较第30页
        3.2.7 临床疗效比较第30-31页
        3.2.8 安全性指标评价,不良反应观察记录第31页
4.分析和讨论第31-47页
    4.1 祖国医学对于蛇串疮的认识与治疗第31-34页
        4.1.1 蛇串疮的中医病因病机第31-32页
        4.1.2 蛇串疮的中医治疗第32-34页
    4.2 现代医学对带状疱疹的认识与治疗第34-38页
        4.2.1 现代医学对带状疱疹的认识第34-35页
        4.2.2 现代医学对带状疱疹的治疗第35-37页
        4.2.3 现代医学对PHN的认识第37-38页
    4.3 刺络拔罐法治疗急性期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机理初探讨第38-44页
        4.3.1 刺络拔罐法的作用机制第38-40页
        4.3.2 穴位的选择第40-41页
        4.3.3 刺络拔罐法与皮部理论的联系第41-42页
        4.3.4 刺络拔罐法在临床中的应用第42-43页
        4.3.5 血常规分析第43-44页
    4.4 疗效分析第44-47页
        4.4.1 可比性分析第44页
        4.4.2 研究结果分析第44-45页
        4.4.3 创新点第45-46页
        4.4.4 病案举例第46-47页
结论第47-48页
限制与不足第48-49页
致谢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6页
附录1 CRF表第56-77页
附录2 在校期间发表文章第77-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永辉超市消费者购买行为与促销策略研究
下一篇: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肾虚型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