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4页 |
·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9-11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重点、难点 | 第13-14页 |
第2章 突发公共事件的界定 | 第14-22页 |
·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 | 第14-15页 |
·公共危机的内涵 | 第14-15页 |
·突发公共事件的定义 | 第15页 |
·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 | 第15-17页 |
·人为和非人为突发公共事件 | 第16页 |
·可预见性和不可预见性突发公共事件 | 第16-17页 |
·局部和全局性突发公共事件 | 第17页 |
·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 | 第17页 |
·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 | 第17-22页 |
·事件发生发展的不确定性 | 第17-18页 |
·涉及领域的普遍性 | 第18-19页 |
·应对时间的紧迫性 | 第19-20页 |
·资源整合的有限性 | 第20页 |
·事件影响的严重性 | 第20-22页 |
第3章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政府的主体地位 | 第22-28页 |
·政府作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主体的必然性 | 第22-25页 |
·公共利益至上是政府作为应急管理主体的理念保证 | 第22-23页 |
·应急管理是政府必须履行的非常态管理职能 | 第23-24页 |
·政府公信力是应急管理的精神资本 | 第24页 |
·政府具有的资源调配能力是应急管理的独特优势 | 第24-25页 |
·社会组织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 第25-28页 |
·社会组织在核心应急环节中的作用 | 第26-27页 |
·社会组织在一般应急环节中的作用 | 第27-28页 |
第4章 县级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及其问题 | 第28-35页 |
·县域是突发公共事件频发区 | 第28-31页 |
·自然灾害影响尤为突出 | 第29页 |
·事故灾难仍然多发 | 第29-30页 |
·公共卫生安全面临新的挑战 | 第30页 |
·社会安全事件相对活跃 | 第30-31页 |
·县级政府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31-35页 |
·应急管理观念比较落后 | 第31-32页 |
·快速反应机制有待健全 | 第32页 |
·应急保障能力有待加强 | 第32-33页 |
·应急管理平台建设滞后 | 第33-34页 |
·应急管理专家咨询队伍薄弱 | 第34-35页 |
第5章 提升县级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对策 | 第35-48页 |
·明晰应急职能,提升协调指挥能力 | 第35-36页 |
·纵向上体现上下级政府之间的集权与分权 | 第35页 |
·横向上体现不同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和责任分担 | 第35-36页 |
·机构设置上体现突发事件各阶段应急管理机构的功能定位 | 第36页 |
·完善应急机制,提升应对处置能力 | 第36-40页 |
·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防范 | 第36-37页 |
·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处置 | 第37-40页 |
·突发公共事件的善后管理 | 第40页 |
·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 第40-42页 |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 第40-41页 |
·提升物资保障能力 | 第41-42页 |
·加强组织引导,提升公民参与能力 | 第42-43页 |
·加强危机教育,提升公众自救和互救能力 | 第43-46页 |
·通过公共危机教育,提高公民公共危机意识以及应对意识 | 第44页 |
·通过公共危机教育,提高人们的危机道德意识 | 第44-45页 |
·通过公共危机教育,提高人们危机救助技能 | 第45-46页 |
·开展危机公关,提升与公众的沟通能力 | 第46-48页 |
·政府首脑出现在突发事件现场是危机公关的基本原则 | 第46页 |
·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政府危机公关的手段之一 | 第46-47页 |
·开展危机公关要注意沟通方式 | 第47-48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