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4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8-10页 |
1. 中学德育工作中的困惑引发对中学德育方式的反思 | 第8-9页 |
2. 对孩子教育从失败到成功的启发 | 第9-10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1. 学术意义 | 第10页 |
2. 现实意义 | 第10-12页 |
(三) 研究的现状 | 第12-13页 |
1. 研究的现状 | 第12页 |
2. 概念的解释 | 第12-13页 |
(四) 研究的方法 | 第13-14页 |
一、中学德育问题及分析 | 第14-18页 |
(一) 中学德育问题 | 第14页 |
1. 中学生道德问题 | 第14页 |
2. 中学德育问题 | 第14页 |
(二) 中学德育的问题 | 第14-16页 |
(三) 中学德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16-18页 |
1. 中学德育方式抑制了学生道德自由的形成 | 第16页 |
2. 中学德育内容忽视了学生主体的需要 | 第16页 |
3. 中学教育理念滞后于时代发展 | 第16-17页 |
4. 德育工作者对德育工作缺乏应有的前瞻性思考 | 第17-18页 |
二、德育与美育融合的理论探讨 | 第18-25页 |
(一) 德育与美育的区别 | 第18-19页 |
1. 德育具有规范性,而美育具有熏陶性 | 第18页 |
2. 德育具有说理性,而美育具有情感性 | 第18页 |
3. 德育具有强加性,而美育具有自由性 | 第18-19页 |
4. 德育具有刻板性,而美育具有趣味性 | 第19页 |
5. 德育统摄性,而美育具有开放性 | 第19页 |
6. 德育是理性的说教和灌输,而美育是感性的引导和诱发 | 第19页 |
(二) 美育和德育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 第19-21页 |
1. 美育和德育的一致性 | 第19-20页 |
2. 美育和德育的互补性 | 第20-21页 |
(三) 德育与美育融合的原因 | 第21-25页 |
1. 美育的心灵教育——是道德认识发展的必要条件 | 第21-22页 |
2. 美育的形象教育——是优化德育方式的必然选择 | 第22页 |
3. 美育的情感教育——是道德生成的催化剂 | 第22-23页 |
4. 美育的审美教育——是实现道德自由的重要因素 | 第23-25页 |
三、美育与德育融合,提高德育实效性的行动策略 | 第25-40页 |
(一) 德育内容,化“经典”为时尚的策略 | 第25-27页 |
(二) 德育主题,化直白为含蓄的策略 | 第27-29页 |
(三) 德育方式,化抽象为形象的策略 | 第29-31页 |
(四) 德育活动,化形式为人文的策略 | 第31-33页 |
(五) 德育手段,化强制为艺术的策略 | 第33-35页 |
(六) 德育方法,化说教为情感的策略 | 第35-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后记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