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本文主要的工作 | 第12-13页 |
| 第2章 贯通同相牵引供电系统电气等效模型 | 第13-23页 |
| ·贯通同相牵引供电系统等效模型 | 第13-14页 |
| ·直接供电方式 | 第13-14页 |
| ·AT供电方式 | 第14页 |
| ·电源等效模型 | 第14-15页 |
| ·电压源模型 | 第14-15页 |
| ·电流源模型 | 第15页 |
| ·牵引网模型计算 | 第15-17页 |
| ·多导体传输模型 | 第17-22页 |
| ·多导线线路的导纳 | 第18-20页 |
| ·多导线线路的阻抗 | 第20-22页 |
| ·多导体传输线的几个基本假设 | 第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贯通同相牵引供电系统潮流计算方法及实现 | 第23-42页 |
| ·潮流计算方法 | 第23-24页 |
|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方法 | 第23页 |
| ·贯通同相牵引供电系统的潮流计算方法 | 第23-24页 |
| ·连续线性潮流法 | 第24-29页 |
| ·系统等效模型 | 第24-26页 |
| ·算法计算原理与流程 | 第26-27页 |
| ·算法的编程实现 | 第27-29页 |
| ·改进PQ分解法 | 第29-38页 |
| ·系统等效模型 | 第29-33页 |
| ·算法计算原理与流程 | 第33-35页 |
| ·算法编程的实现 | 第35-38页 |
| ·系统总损耗 | 第38-39页 |
| ·潮流计算接口程序 | 第39-40页 |
| ·不同算法对比 | 第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第4章 贯通同相牵引供电系统潮流研究 | 第42-50页 |
| ·变电所输出功率分配特性 | 第43-44页 |
| ·贯通同相牵引供电系统与非贯通直接供电系统对比 | 第44-47页 |
| ·非贯通直接供电系统潮流计算 | 第44-45页 |
| ·贯通系统潮流研究 | 第45-46页 |
| ·不同系统潮流对比 | 第46-47页 |
| ·机车位置对系统潮流的影响分析 | 第47-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5章 基于实测数据的贯通同相牵引供电系统仿真分析 | 第50-67页 |
| ·贯通同相牵引供电系统仿真原理 | 第50-51页 |
| ·机车实测数据处理 | 第51-54页 |
| ·贯通同相牵引供电系统仿真计算实例 | 第54-66页 |
| ·机车运行过程 | 第54-56页 |
| ·变电所输出功率以及系统总损耗仿真 | 第56-61页 |
| ·机车电压过程仿真 | 第61-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实践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