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3页 |
| 第2章 我国监狱企业产生与发展历程 | 第13-18页 |
| ·相关概念及联系 | 第13-15页 |
| ·监狱企业 | 第13-14页 |
| ·监狱企业与罪犯劳动 | 第14页 |
| ·监狱企业与监狱生产 | 第14-15页 |
| ·我国监狱企业的发展与改革历程 | 第15-18页 |
| ·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劳动工厂”是监狱企业的“前身” | 第15页 |
|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劳改生产单位”是监狱企业的“雏形” | 第15-16页 |
| ·改革开放后监狱企业基本“定型”为企业形态 | 第16页 |
| ·监企分离后监狱企业逐步规范运行 | 第16-18页 |
| 第3章 “监狱企业特殊论”评析 | 第18-25页 |
| ·“监狱企业特殊论”在监狱体制改革试点过程中顺势而生 | 第18-19页 |
| ·“监狱企业特殊论”的观点综述 | 第19-20页 |
| ·监狱企业性质特殊 | 第19页 |
| ·监狱企业地位特殊 | 第19-20页 |
| ·监狱企业运营情况特殊 | 第20页 |
| ·“监狱企业特殊论”存在的缺陷和隐患 | 第20-25页 |
| ·立论基础的缺陷 | 第20-21页 |
| ·论证过程的缺陷 | 第21页 |
| ·最终结论的缺陷 | 第21-22页 |
| ·“监狱企业特殊论”的隐患 | 第22-25页 |
| 第4章 监狱企业“非特殊化”探微 | 第25-43页 |
| ·监狱企业“非特殊化”的基本含义 | 第25-26页 |
| ·监狱企业“非特殊化”的立论依据 | 第26-30页 |
| ·国企体制改革的经验 | 第26-28页 |
| ·监狱体制改革的本意 | 第28-29页 |
| ·相关管理理论的佐证 | 第29-30页 |
| ·国外监狱企业管理经验的借鉴 | 第30页 |
| ·监狱企业“非特殊化”的目标任务 | 第30-34页 |
| ·澄清本质和特性 | 第30-31页 |
| ·明晰要素和职能 | 第31-32页 |
| ·找准定位和方向 | 第32-34页 |
| ·监狱企业“非特殊化”的整体思路 | 第34-36页 |
| ·坚持自成系统并另轨运行的发展方向 | 第34-35页 |
| ·实行区别对待和有序进行的灵活策略 | 第35页 |
| ·寻求组织形式和运作模式的有效突破 | 第35-36页 |
| ·监狱企业“非特殊化”的主要举措 | 第36-43页 |
| ·在明晰企业资产性质的基础上理顺委托代理关系 | 第36-38页 |
| ·在明晰企业人员构成的基础上推行管理“去行政化” | 第38-40页 |
| ·在明晰监企双方权责的基础上促进契约型合作 | 第40-42页 |
| ·在优化企业治理结构的基础上构建现代企业制度 | 第42-43页 |
| 结论 | 第43-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