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研究:1926-1949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引言 | 第11-22页 |
| 一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 二 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 三 学术史回顾 | 第13-17页 |
| 四 资料概况 | 第17-20页 |
| 五 创新点与难点 | 第20-22页 |
| 第一章 中常会的缘起及沿革 | 第22-58页 |
| 第一节 “以党治国”的理念 | 第22-26页 |
| 一 “以党治国”思想的由来 | 第22-24页 |
| 二 “以党治国”理念的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 第二节 党的组织原则及其体制架构 | 第26-34页 |
| 一 民主集权制的含义 | 第26-27页 |
| 二 民主集权制的体现 | 第27-30页 |
| 三 “以俄为师”的体制架构 | 第30-34页 |
| 第三节 中常会的沿革及特性 | 第34-58页 |
| 一 国民革命运动中的波动:1926-1927 | 第35-41页 |
| 二 党务的最高决策机关:1927-1938 | 第41-47页 |
| 三 职权虚化:1938-1949 | 第47-58页 |
| 第二章 中常会运行及功能考察之一:组织 | 第58-146页 |
| 第一节 党规创设 | 第58-77页 |
| 一 代表大会及执监委员会组织法、组织条例 | 第58-65页 |
| 二 中央各部会组织条例 | 第65-74页 |
| 三 地方党部组织条例及党纪法规 | 第74-77页 |
| 第二节 组织运作 | 第77-146页 |
| 一 基层组织的短暂发展与受挫 | 第77-88页 |
| 二 党务整理与系统完备 | 第88-118页 |
| 三 组织膨胀与高度集权 | 第118-138页 |
| 四 精简机构与功能退化 | 第138-146页 |
| 第三章 中常会运行及功能考察之二:宣传与训练 | 第146-234页 |
| 第一节 宣传 | 第146-187页 |
| 一 宣传方略及宣传系统的建立 | 第147-158页 |
| 二 中常会对宣传工作的决议及运行实态 | 第158-187页 |
| 第二节 训练 | 第187-234页 |
| 一 训练的原则与方针 | 第187-193页 |
| 二 党员训练 | 第193-205页 |
| 二学生训练 | 第205-216页 |
| 四 民众训练 | 第216-234页 |
| 第四章 中常会运行及功能考察之三:抚恤和惩戒 | 第234-269页 |
| 第一节 抚恤 | 第234-257页 |
| 一 中常会决议之抚恤政策 | 第234-240页 |
| 二 抚恤概况 | 第240-257页 |
| 第二节 惩戒 | 第257-269页 |
| 一 惩戒的相关规定 | 第257-263页 |
| 二 惩戒成效 | 第263-269页 |
| 第五章 中常会运行及功能考察之四:财务 | 第269-309页 |
| 第一节 党务经费之主要来源 | 第269-283页 |
| 一 党费与特别捐 | 第269-278页 |
| 二 政府财政拨款 | 第278-283页 |
| 第二节 党务经费用途及支配 | 第283-309页 |
| 一 经费支配原则及办法 | 第283-297页 |
| 二 中常会决议之财务事项 | 第297-302页 |
| 三 党务经费收支概况 | 第302-309页 |
| 第六章 中常会与中政会、国防最高委员会 | 第309-344页 |
| 第一节 合作与独立:中常会与中政会 | 第309-332页 |
| 一 合作与隶属 | 第310-319页 |
| 二 独立与扩大 | 第319-329页 |
| 三 衰弱与联席 | 第329-332页 |
| 第二节 并行:中常会与国防最高委员会 | 第332-344页 |
| 一 国防最高委员会的产生 | 第333-338页 |
| 二 并行与联席 | 第338-344页 |
| 第七章 中常会与国民党派系纷争 | 第344-373页 |
| 第一节 中常会内派系背景分析 | 第344-354页 |
| 一 汪蒋间短暂的合作与斗争 | 第344-348页 |
| 二 胡蒋纷争 | 第348-351页 |
| 三 蒋汪再度合作及胡、汪派隐退 | 第351-354页 |
| 第二节 派系纷争在中常会中的体现与影响 | 第354-373页 |
| 一 中常会主席的设立与中常委的变化 | 第355-357页 |
| 二 政策推行 | 第357-361页 |
| 三 组织人事 | 第361-366页 |
| 四 蒋系对中常会的影响 | 第366-373页 |
| 余论 | 第373-3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1-388页 |
| 致谢 | 第388-389页 |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3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