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引言 | 第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 一、对研究的界定 | 第9-10页 |
| 二、研究目标 | 第10页 |
| 三、本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 (一)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 (二)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 四、研究重点和难点 | 第11-12页 |
| (一) 研究重点 | 第11页 |
| (二) 研究难点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 一、教师评价研究的基本脉络 | 第12-13页 |
| 二、我国教师评价研究的历程与现状 | 第13-14页 |
| 三、国外教师评价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一) 发展性教师评价研究概述 | 第15页 |
| (二) 区分性教师评价研究概述 | 第15-17页 |
| 四、当前研究的热点 | 第17-19页 |
| (一) 从重视教学输出性评价转向教学输入性评价 | 第17-18页 |
| (二) 把教师自评和自我探究提到新的高度 | 第18页 |
| (三) 教师评价要促进教师自我反思 | 第18-19页 |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第19-28页 |
| 一、Keller 的动机理论 | 第19-21页 |
| 二、从教学事件理论到 Reiser & Dick 教学活动模型 | 第21-24页 |
| 三、绩效反馈的一般原理 | 第24-26页 |
| (一) 不同反馈来源对反馈效果的影响 | 第24-25页 |
| (二) 反馈信息所引起的反馈效果 | 第25页 |
| (三) 反馈接受者本人对反馈效果的影响 | 第25-26页 |
| 四、提高反馈效果的通用方法 | 第26-28页 |
| 第四章 教师绩效反馈工具概述 | 第28-32页 |
| 一、关键教学事件反馈表-学生版 | 第29-30页 |
| 二、学生学习兴趣问卷 | 第30页 |
| 三、绩效反馈包 | 第30-32页 |
| 第五章 实验实施及其评价 | 第32-42页 |
| 一、参与主体 | 第32页 |
| 二、数据搜集 | 第32-33页 |
| 三、数据处理 | 第33-34页 |
| 四、反馈过程 | 第34-38页 |
| 五、参与教师与学生的反应 | 第38-41页 |
| (一) 来自参与教师的反应 | 第38-40页 |
| (二) 来自参与学生的反应 | 第40-41页 |
| 六、影响研究效果的因素分析 | 第41-42页 |
| 第六章 总结 | 第42-44页 |
| 一、研究成果 | 第42-43页 |
| 二、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 附录一 KIAFF 问卷(教师版) | 第46-48页 |
| 附录二 KIAFF 问卷(学生版) | 第48-50页 |
| 附录三 学生学习兴趣问卷 | 第50-52页 |
| 附录四 绩效反馈包(以丙老师为例) | 第52-65页 |
| 附录五 绩效面谈提纲 | 第65-66页 |
| 附录六 教师调查问卷 | 第66-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