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企业师徒制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本文的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2-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40页 |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32页 |
·师徒制的相关概念 | 第13-14页 |
·指导关系的类别 | 第14-17页 |
·根据指导关系的性质进行分类 | 第14-15页 |
·根据指导关系的结构进行分类 | 第15页 |
·根据指导关系的目的进行分类 | 第15-17页 |
·指导关系的新形式——E-mentoring | 第17页 |
·组织环境和支持管理系统 | 第17-19页 |
·导师的筛选标准 | 第19-21页 |
·徒弟的筛选 | 第21页 |
·导师-徒弟组合 | 第21-23页 |
·指导关系发展过程 | 第23-26页 |
·指导关系发展阶段理论 | 第23-25页 |
·指导关系的发展阶段与师徒制效果 | 第25-26页 |
·师徒制的功能和收益 | 第26-31页 |
·师徒制的功能 | 第26页 |
·师徒制的收益 | 第26-31页 |
·评价和激励制度 | 第31-32页 |
·评价 | 第31页 |
·激励制度 | 第31-32页 |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32-35页 |
·我国学者对我国企业师徒制相关概念的定位 | 第32-33页 |
·企业环境支持 | 第33页 |
·导师的筛选标准 | 第33页 |
·师徒制的功能 | 第33-34页 |
·评价实践 | 第34页 |
·有关师徒制收益的研究 | 第34-35页 |
·激励 | 第35页 |
·总结 | 第35-40页 |
·研究角度 | 第35页 |
·研究方法 | 第35-36页 |
·研究内容 | 第36-40页 |
·对相关概念的定义 | 第36-37页 |
·实施流程 | 第37-39页 |
·其它方面 | 第39-40页 |
3 实证研究 | 第40-76页 |
·访谈与问卷设计 | 第40页 |
·理论假设 | 第40页 |
·调查对象介绍与信度、效度检验 | 第40-42页 |
·调查对象介绍 | 第40-42页 |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42页 |
·信度检验 | 第42页 |
·效度检验 | 第42页 |
·统计分析 | 第42-72页 |
·相关分析 | 第42-47页 |
·受欢迎的导师的特征 | 第42-44页 |
·筛选环节与导师受欢迎程度 | 第44页 |
·"征求意见"与错误组合 | 第44页 |
·带徒压力与各变量 | 第44页 |
·对师徒互动与影响变量 | 第44-47页 |
·因子分析 | 第47-50页 |
·导师的筛选标准 | 第47-48页 |
·导师和徒弟的收益 | 第48-50页 |
·均值分析 | 第50-54页 |
·导师的水平 | 第50-52页 |
·企业的收益 | 第52页 |
·师徒制实施的企业氛围 | 第52-53页 |
·培训 | 第53页 |
·师徒互动 | 第53页 |
·对徒弟的激励 | 第53页 |
·持续改进 | 第53-54页 |
·频数分析 | 第54-68页 |
·导师的筛选过程 | 第54页 |
·收益指标 | 第54页 |
·师徒制的基本性质 | 第54-56页 |
·监督控制系统 | 第56-57页 |
·对师徒双方的培训 | 第57-58页 |
·师徒组合 | 第58-60页 |
·师徒互动 | 第60-65页 |
·考核 | 第65-67页 |
·激励 | 第67-68页 |
·方差分析 | 第68-69页 |
·多环节筛选的作用 | 第68页 |
·培养方案、培养权利的影响 | 第68页 |
·师徒互动 | 第68-69页 |
·考核 | 第69页 |
·交叉列联分析 | 第69-72页 |
·徒弟参与途径和参与意愿 | 第69-70页 |
·错误组合与各变量 | 第70-71页 |
·师徒互动 | 第71-72页 |
·理论假设的检验 | 第72-76页 |
·假设1、2不成立 | 第72-73页 |
·假设3不成立,假设4成立 | 第73页 |
·假设5成立 | 第73页 |
·假设6不成立 | 第73-74页 |
·假设7不成立 | 第74页 |
·假设8不成立 | 第74页 |
·假设9不成立 | 第74页 |
·假设10不成立 | 第74-75页 |
·假设11、12不成立 | 第75-76页 |
4 师徒制的管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措施 | 第76-80页 |
·师徒制的管理问题 | 第76-78页 |
·师徒制的性质和支持管理系统 | 第76-77页 |
·师徒制的具体运作 | 第77-78页 |
·导师与徒弟的筛选 | 第77页 |
·培训 | 第77页 |
·导师与徒弟的组合与互动 | 第77-78页 |
·评价和激励 | 第78页 |
·师徒制的效果衡量 | 第78页 |
·评价机制 | 第78页 |
·激励措施 | 第78页 |
·解决问题的措施 | 第78-80页 |
5 研究局限和研究展望 | 第80-81页 |
·研究局限 | 第80页 |
·研究展望 | 第80-81页 |
后记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附录 | 第85-87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87-88页 |
详细摘要 | 第88-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