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研究--以泉州湾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21页 |
·生物多样性概述 | 第12-13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9-21页 |
第2章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3章 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状态评价 | 第23-27页 |
·评价指标选取 | 第23-25页 |
·生态系统完整性 | 第23-24页 |
·物种多样性 | 第24页 |
·指示物种 | 第24-25页 |
·评价方法 | 第25-27页 |
第4章 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影响识别 | 第27-34页 |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特点分析 | 第27页 |
·影响识别方法 | 第27-28页 |
·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影响识别 | 第28-33页 |
·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影响过程识别 | 第28-30页 |
·生境(物理)破碎 | 第29页 |
·近海污染 | 第29-30页 |
·过度捕捞 | 第30页 |
·外来种入侵 | 第30页 |
·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影响程度识别 | 第30-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5章 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 | 第34-49页 |
·滨海湿地生境质量评价方法概述 | 第34页 |
·评价原则及技术流程 | 第34-36页 |
·评价原则 | 第34-35页 |
·技术流程 | 第35-36页 |
·滨海湿地生境影响评价 | 第36-49页 |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36-40页 |
·物理因子 | 第36-37页 |
·化学因子 | 第37-38页 |
·生物因子 | 第38-40页 |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第40-42页 |
·层次分析法概述 | 第40-42页 |
·权重的确定 | 第42页 |
·评价标准及赋值 | 第42-47页 |
·化学因子 | 第42-43页 |
·物理因子 | 第43-46页 |
·生物因子 | 第46-47页 |
·生境质量指数计算及分级 | 第47-49页 |
第6章 案例研究 | 第49-70页 |
·泉州湾区域概况 | 第49-51页 |
·泉州湾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概况 | 第49-50页 |
·泉州湾生物多样性概况 | 第50-51页 |
·数据来源及研究范围 | 第51-52页 |
·数据来源 | 第51页 |
·研究范围 | 第51-52页 |
·泉州湾生物多样性状态评价 | 第52-58页 |
·生物多样性状态因子分析 | 第52-57页 |
·生态系统完整性 | 第52-54页 |
·物种多样性 | 第54-56页 |
·指示物种 | 第56-57页 |
·生物多样性状态评价 | 第57-58页 |
·小结 | 第58页 |
·泉州湾生境影响评价 | 第58-68页 |
·生物多样性影响因子分析 | 第58-66页 |
·化学因子 | 第58-62页 |
·物理因子 | 第62-64页 |
·生物因子 | 第64-66页 |
·泉州湾生境质量指数计算与评价 | 第66-68页 |
·小结 | 第68-70页 |
第7章 论文总结 | 第70-75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创新点 | 第71-72页 |
·不足之处及研究展望 | 第72-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工作及发表的论文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