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厦门港、波罗的海噬菌体—宿主系统的分离鉴定和利用荧光标记的噬菌体鉴别宿主细菌技术的初步研究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1. 前言第13-52页
   ·微生物的重要性第13页
   ·海洋环境概述第13-14页
   ·海洋微生物分类第14-15页
   ·海洋弧菌研究概况第15-21页
     ·弧菌第15页
     ·海洋弧菌第15-16页
     ·海洋弧菌的分布、地位和作用第16-17页
     ·病原性海洋弧菌第17-21页
     ·海洋弧菌的分离和鉴定第21页
   ·海洋噬菌体研究概况第21-41页
     ·病毒噬菌体和海洋噬菌体第22页
     ·噬菌体的分类和结构特征第22-24页
     ·海洋病毒的丰度第24-25页
     ·海洋噬菌体的宿主及其与宿主的关系第25-27页
     ·噬菌体的繁殖第27-28页
     ·海洋噬菌体的基因组第28-29页
     ·海洋噬菌体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第29-32页
     ·噬菌体的应用的研究概况第32-41页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方法及其技术进展第41-50页
     ·传统的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技术第41-44页
     ·发展中的现代生物学方法第44-50页
   ·本论文的思路、目的和研究意义第50-5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52-72页
   ·材料第52-57页
   ·实验方法第57-72页
     ·细菌总数测定第57-58页
     ·不同水体弧菌和噬菌体系统的分离和纯化第58-61页
     ·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第61-63页
     ·宿主菌的鉴定第63-65页
     ·噬菌体的分类鉴定及其基因组分析第65-67页
     ·利用荧光标记的噬菌体鉴别宿主菌的方法的初步开发研究第67-72页
3. 结果与讨论第72-114页
   ·不同采样地点的细菌、弧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第72-77页
     ·不同采样地点的细菌、弧菌的数量分布第72页
     ·宿主菌的鉴定第72-77页
   ·不同采样地点的噬菌体的分离、纯化第77-82页
     ·不同采样地点的噬菌体的分布第77-78页
     ·噬菌体的纯化第78-80页
     ·噬菌体的宿主范围/裂解谱第80页
     ·噬菌体的增殖和效价的测定第80页
     ·噬菌体的保存第80页
     ·小结第80-81页
     ·讨论第81-82页
   ·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第82-92页
     ·理化因子对噬菌体的作用第82-83页
     ·噬菌体的MOI、吸附率和一步生长曲线第83-87页
     ·讨论第87-92页
   ·噬菌体的分类鉴定及其基因组分析第92-97页
     ·电镜下噬菌体的形态及其分类鉴定第92-94页
     ·噬菌体核酸的提取第94-95页
     ·噬菌体DNA限制性区域分析第95-96页
     ·小结第96页
     ·讨论第96-97页
   ·利用荧光标记的噬菌体鉴别宿主菌的方法的初步开发研究第97-114页
     ·细菌K.pneumoniae V2新的裂解性噬菌体的分离第97页
     ·点滴实验第97-98页
     ·宿主细胞上对噬菌体的吸附位点的测定第98-100页
     ·经荧光标记的噬菌体存活率的测定第100-103页
     ·超速离心对噬菌体的影响第103-104页
     ·利用荧光标记的噬菌体鉴别宿主细菌第104-107页
     ·小结第107-108页
     ·讨论第108-114页
4. 总结与展望第114-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31页
附录第131-140页
 附录1.本论文涉及的英文缩写词表第131-133页
 附录2.本论文所涉及的微生物种属名称的拉丁文与中文对照第133-134页
 附录3.本论文中相关宿主菌的16S RDNA序列第134-139页
 附录4.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文章第139-140页
致谢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深海样品中放线菌菌株的分离和两株放线菌的多相分类
下一篇: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研究--以泉州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