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35页 |
·海洋石油污染的现状 | 第14页 |
·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 | 第14-16页 |
·海洋石油污染的生态危害 | 第14-15页 |
·海洋石油污染的社会危害 | 第15-16页 |
·目前石油污染的修复技术 | 第16-18页 |
·石油微生物降解机理 | 第18-23页 |
·微生物对烷烃的代谢 | 第18-21页 |
·微生物对芳香烃的代谢途径 | 第21-23页 |
·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对石油烃的代谢 | 第23页 |
·石油烃生物降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发展 | 第23-2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 第26-27页 |
·表面活性剂在生物降解中的应用 | 第26页 |
·表面活性剂在微生物采油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生物表面活性剂定量方法 | 第27-28页 |
·培养基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 第28-30页 |
·烃类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生产的影响 | 第28页 |
·氮源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生产的影响 | 第28-29页 |
·其他营养成份和生长条件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生产的影响 | 第29-30页 |
·产表面活性剂发酵培养基优化的方法 | 第30-33页 |
·非统计学方法 | 第30页 |
·统计学方法 | 第30-33页 |
·正交实验设计 | 第30-31页 |
·均匀实验设计 | 第31页 |
·Plackett-Burman法 | 第31页 |
·部分因子设计法 | 第31-32页 |
·响应面分析法 | 第32-33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33-35页 |
第二章 印度洋表层海水石油降解菌的多样性分析 | 第35-4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5-37页 |
·表层海水采样与降解菌富集 | 第35-36页 |
·培养基 | 第36页 |
·菌株的富集和分离培养 | 第36-37页 |
·1 6S rRNA序列的扩增 | 第37页 |
·1 6S rRNA的V3区PCR扩增 | 第37页 |
·结果 | 第37-44页 |
·基于可培养菌株16S rRNA序列测定的多样性分析 | 第37-43页 |
·降解菌群DGGE分析 | 第43-44页 |
·讨论 | 第44-46页 |
第三章 菌株Alcanivorax dieselolei B-5产表面活性剂培养基的统计学优化 | 第46-6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6-51页 |
·菌种 | 第46页 |
·培养基 | 第46-48页 |
·试剂 | 第48页 |
·仪器 | 第48-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9-51页 |
·乳化系数法(EI24%) | 第49页 |
·生物表面活性剂抽提方法 | 第49页 |
·制作表面活性剂产量标准曲线 | 第49-50页 |
·A.dieselolei B-5的扩大培养和发酵培养 | 第50页 |
·统计学方法进行产表面活性剂培养基的优化 | 第50-51页 |
·Pluckett—Burman二水平实验设计 | 第50-51页 |
·响应曲面法(Box-Behnken)优化培养基 | 第51页 |
·结果 | 第51-63页 |
·EI24%-产量法确定发酵时间 | 第51-52页 |
·表面活性剂产量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52-54页 |
·Plackett-Burman设计法筛选培养基成分的重要因素 | 第54-57页 |
·响应曲面法(Box-Behnken)优化培养基 | 第57-63页 |
·验证实验 | 第63页 |
·讨论 | 第63-65页 |
小结和展望 | 第65-67页 |
1. 印度洋石油降解菌方面小结 | 第65页 |
2. 生物表面活性剂方面小结 | 第65-66页 |
3.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6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