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导论: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6页 |
(一) 鉴证业务及鉴证业务三方关系 | 第11-12页 |
(二) 第三人的内涵及其范围 | 第12-16页 |
1. 第三人的内涵 | 第12-14页 |
2. 第三人的范围 | 第14-16页 |
二、我国鉴证业务中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的理论演进与司法变迁 | 第16-22页 |
(一) 我国鉴证业务中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的理论演进——以文献调查为进路 | 第17-20页 |
1. 文献检索与样本汇总 | 第17-18页 |
2. 调查结论及评析之一:我国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研究综述 | 第18-20页 |
3. 调查结论及评析之二:我国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研究综述 | 第20页 |
(二) 我国鉴证业务中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的司法变迁——从法律文件切入 | 第20-22页 |
三、鉴证业务中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 第22-29页 |
(一) 注册会计师对三人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理论纷争 | 第24-25页 |
1. 无过错责任原则说 | 第24页 |
2. 过错推定责任原则说 | 第24-25页 |
3. 严格责任原则说 | 第25页 |
(二) 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应然选择 | 第25-29页 |
1. 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符合鉴证业务的基本特征 | 第26-28页 |
2. 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符合专家侵权责任的一般特征 | 第28页 |
3. 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符合我国司法实践的发展轨迹 | 第28-29页 |
四、鉴证业务中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 第29-38页 |
(一) 注册会计师出具不实鉴证报告 | 第30-31页 |
(二) 第三人遭受损害 | 第31-32页 |
(三) 不实鉴证报告与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 第32-35页 |
1. 基于因果关系二元区分理论的分析 | 第32-33页 |
2. 因果关系的确定及其推定 | 第33-35页 |
(四) 注册会计师具有过错 | 第35-38页 |
1. 过错及其判定:法释[2007]12 号的规定 | 第36页 |
2. 注册会计师过失的判定标准:合理的职业注意义务 | 第36-38页 |
五、鉴证业务中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侵权责任的责任承担主体 | 第38-42页 |
(一) “一元论”抑或“二元论”——理论之争以及法律之间的冲突 | 第38-40页 |
1. “一元论”与“二元论”的争议 | 第38-39页 |
2. 法律与司法解释规定之间的冲突 | 第39-40页 |
(二) 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侵权责任承担主体的应然选择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附件 | 第43-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