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诉的概念分析到反诉的基本模态分析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文章基本情况介绍 | 第12-16页 |
一、研究思路与动机 | 第1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三、理论研究的价值 | 第12-13页 |
四、基本逻辑脉络及论证轨迹 | 第13-16页 |
第二部分 诉的概念分析 | 第16-47页 |
一、诉的定义 | 第17-20页 |
二、诉的内涵分析 | 第20-38页 |
(一) 诉的要素之诉讼标的 | 第20-27页 |
(二) 诉的要素之诉讼请求 | 第27-29页 |
(三) 诉的要素之诉的理由 | 第29-35页 |
(四) 诉的要素之核心要素 | 第35-38页 |
三、诉的外延分析 | 第38-47页 |
(一) 诉的类型之确认之诉 | 第40-42页 |
(二) 诉的类型之给付之诉 | 第42-44页 |
(三) 诉的类型之形成之诉 | 第44-47页 |
第三部分 反诉的特征分析 | 第47-67页 |
一、反诉内涵特有要素的列举 | 第47-55页 |
(一) 反诉特征与反诉内涵之联系 | 第47-48页 |
(二) 反诉特征判断标准之立法意图 | 第48-49页 |
(三) 反诉的目的与反诉的关联性 | 第49-53页 |
(四) 反诉特征之列举 | 第53-54页 |
(五) 再反诉对反诉特征之补充 | 第54-55页 |
二、反诉概念的类型化分析 | 第55-67页 |
(一) 反诉的基本类型分析 | 第55-57页 |
(二) 反诉的基本模态分析 | 第57-67页 |
结束语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