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高中小说教学现状分析 | 第11-16页 |
第一节 小说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对问题存在原因的探析 | 第12-16页 |
1. 消费文化的影响 | 第12-13页 |
2. 应试教育的重负 | 第13-14页 |
3. 教师自身素养不足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文本细读法之于当前高中小说教学的意义 | 第16-29页 |
第一节 文本细读法理论溯源 | 第16-21页 |
1. 西方文本细读理论概说 | 第16-17页 |
2. 中国古代的细读理论 | 第17-19页 |
3. 细读理论在当代的新发展 | 第19-21页 |
第二节 文本细读法的基本思想内涵 | 第21-25页 |
1. 以文为本,对审美属性的高度关注 | 第21-22页 |
2. 以言为本,对微言大义的精密探寻 | 第22-23页 |
3. 以生为本,对多元解读的大力提倡 | 第23-25页 |
第三节 文本细读法之于高中小说教学的意义 | 第25-29页 |
1. 对主体意识的培养 | 第25-26页 |
2. 对鉴赏能力的锻炼 | 第26-27页 |
3. 对创造精神的激发 | 第27页 |
4. 对审美素养的提升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文本细读法在高中小说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第29-39页 |
第一节 咬文嚼字,细品字词 | 第29-31页 |
第二节 以实济虚,细思空白 | 第31-33页 |
第三节 整体把握,细论结构 | 第33-35页 |
第四节 举一反三,细探关联 | 第35-39页 |
第四章 文本细读法应用实例举隅:鲁迅《祝福》教学设计 | 第39-45页 |
第一节 三维目标 | 第39页 |
第二节 情境导入 | 第39-40页 |
第三节 文本细读 | 第40-43页 |
1. 初读文章,了解“双线并进”的行文线索 | 第40页 |
2. 再读文章,体会“一字传神”的语言艺术 | 第40-41页 |
3. 三读文章,鉴赏“繁笔复现”的文字艺术 | 第41-42页 |
4. 四读文章,领会“极闲之笔”的深刻蕴含 | 第42页 |
5. 五读文章,体悟“话语省略”的空白技法 | 第42页 |
6. 品读文章,明晓“多重对话”的叙事结构 | 第42-43页 |
第四节 迁移拓展 | 第43-45页 |
1. 比较细读之一:认识“边缘女性”的社会地位 | 第43页 |
2. 比较细读之二:分析“雪景描绘”的同中之异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