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数据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图目录 | 第10-13页 |
表目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4页 |
·时空数据 | 第14-18页 |
·时空数据的概念 | 第14-15页 |
·时空数据的应用需求 | 第15-18页 |
·时空数据模型及其研究动态 | 第18-21页 |
·时空数据模型的概念 | 第18-19页 |
·时空数据模型的研究动态 | 第19-20页 |
·时空数据模型的问题 | 第20-21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21-24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章节安排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时空数据模型的基本理论 | 第24-60页 |
·地理空间及其语义表达 | 第24-25页 |
·空间的概念 | 第24页 |
·空间结构 | 第24-25页 |
·空间关系 | 第25页 |
·时间及其语义表达 | 第25-33页 |
·时间概念 | 第25-26页 |
·时间结构 | 第26页 |
·时间维度 | 第26-27页 |
·时间密度 | 第27-28页 |
·时间元素单位 | 第28页 |
·时间类型 | 第28-29页 |
·时间粒度 | 第29页 |
·时间的拓扑关系 | 第29-31页 |
·事件和状态 | 第31页 |
·时态数据库类型 | 第31-33页 |
·时空及其语义表达 | 第33-36页 |
·时空数据类型 | 第33页 |
·时空对象及其标识 | 第33页 |
·时空演变 | 第33-35页 |
·时空查询能力 | 第35-36页 |
·时空数据模型 | 第36-59页 |
·序列快照模型 | 第37-38页 |
·离散格网单元列表模型 | 第38页 |
·基态修正模型 | 第38-41页 |
·时空立方体模型 | 第41-42页 |
·时空复合模型 | 第42-43页 |
·基于事件时空数据模型 | 第43-45页 |
·时空三域模型 | 第45-47页 |
·面向对象的时空数据模型 | 第47-51页 |
·第一范式关系时空数据模型 | 第51页 |
·非第一范式关系时空数据模型 | 第51-52页 |
·运动对象时空数据模型 | 第52-53页 |
·时空数据模型的比较 | 第53-59页 |
·本章结论 | 第59-60页 |
第三章 基于马尔可夫链的时空数据模型 | 第60-84页 |
·时空对象的抽象和描述 | 第60-64页 |
·时空对象及其标识 | 第60页 |
·时空对象的数据类型 | 第60-62页 |
·时空对象逻辑结构 | 第62-64页 |
·时空对象的时空变化特性 | 第64-66页 |
·无后效性 | 第64页 |
·短时平稳性 | 第64-65页 |
·误差特性 | 第65-66页 |
·基于马尔可夫链的时空数据模型的建立 | 第66-83页 |
·模型构建原理 | 第66-67页 |
·数据存储 | 第67-70页 |
·时空粒度 | 第70-72页 |
·动态马尔可夫编码 | 第72-74页 |
·统计建模 | 第74-83页 |
·本章结论 | 第83-84页 |
第四章 城市实时交通数据模型应用研究 | 第84-141页 |
·交通信息 | 第84-85页 |
·交通基础地理信息的抽象和表达 | 第85-86页 |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对象要素 | 第85页 |
·基于Web 服务的矢量地图发布 | 第85-86页 |
·动态交通信息的数据采集与管理 | 第86-94页 |
·动态交通信息的采集方法 | 第87-89页 |
·运动对象的抽象和表达 | 第89-94页 |
·基于浮动车的交通信息采集间隔优化 | 第94-112页 |
·面向实际道路网络的浮动车自适应采样算法 | 第95-103页 |
·浮动车采样间隔评价标准 | 第103-104页 |
·仿真试验与分析 | 第104-112页 |
·结论 | 第112页 |
·浮动车样本数据与空间数据的匹配 | 第112-132页 |
·在线地图匹配技术 | 第113-124页 |
·离线地图匹配技术 | 第124-132页 |
·基于浮动车数据的实时交通信息分析 | 第132-139页 |
·基于浮动车数据的交通拥挤度量标准 | 第132页 |
·基于浮动车数据的交通拥挤判别依据 | 第132-133页 |
·基于浮动车数据的交通拥挤判别算法 | 第133-134页 |
·面向动态导航的浮动车交通拥挤判别算法 | 第134-139页 |
·本章结论 | 第139-141页 |
第五章 地理时空数据综合应用系统研究 | 第141-161页 |
·地理时空数据 | 第141-142页 |
·地理时空数据综合应用系统 | 第142-145页 |
·硬件结构 | 第142-144页 |
·软件结构 | 第144-145页 |
·地理时空数据模型的建立 | 第145-153页 |
·全球多级格网 | 第146-147页 |
·基于等间隔经纬度的全球格网 | 第147-148页 |
·瓦片空间分辨率 | 第148-151页 |
·瓦片符号与坐标系和时相版本的映射关系 | 第151-153页 |
·地理时空数据的时空信息探测 | 第153-160页 |
·图层数据分类 | 第153页 |
·时空信息探测 | 第153-155页 |
·数据下载 | 第155-157页 |
·原型系统效果 | 第157-160页 |
·本章结论 | 第160-16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思考 | 第161-164页 |
·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 第161-162页 |
·进一步思考 | 第162-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164-170页 |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170-172页 |
致谢 | 第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