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式合伙实际控制人制度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2页 |
第一节 阿里合伙人制度产生的背景 | 第8-9页 |
一、我国公司控制权现状 | 第8-9页 |
二、阿里合伙人制度的产生 | 第9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第9-11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点 | 第11-12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1页 |
二、主要创新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阿里合伙人制度之内容探析 | 第12-23页 |
第一节 阿里合伙人制度的内容 | 第12-15页 |
一、阿里合伙人制度概述 | 第12-13页 |
二、成为合伙人的条件 | 第13页 |
三、合伙人委员会及职权 | 第13页 |
四、合伙人的权利 | 第13-14页 |
五、合伙人的退休与免职 | 第14-15页 |
第二节 阿里合伙人制度与美国双重股权制度之对比 | 第15-18页 |
一、双重股权制度概述 | 第15-16页 |
二、与双重股权制度的异同点 | 第16-18页 |
第三节 美国法下的监管制度 | 第18-20页 |
一、健全的信息披露与监督管理制度 | 第18-19页 |
二、严格的惩罚赔偿制度 | 第19页 |
三、完善的股东集体诉讼制度 | 第19-20页 |
第四节 阿里合伙人制度与我国法律规制的冲突 | 第20-23页 |
一、阿里合伙人制度的特殊性 | 第20-21页 |
二、我国当前法律规制的考验 | 第21-23页 |
第三章 阿里合伙人制度之法理分析 | 第23-26页 |
第一节 阿里合伙人制度之合理性分析 | 第23-24页 |
一、符合公司契约理论 | 第23页 |
二、符合人力资本理论 | 第23-24页 |
第二节 阿里合伙人制度之合法性分析 | 第24-26页 |
一、符合公司法之股权平等原则 | 第24-25页 |
二、符合经济法之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 第25-26页 |
第四章 阿里合伙人制度之价值分析 | 第26-33页 |
第一节 阿里合伙人制度的优势 | 第26-27页 |
一、有利于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 | 第26页 |
二、有利于公司文化的传承 | 第26-27页 |
三、实现资合与人合的共赢 | 第27页 |
四、有利于抵制敌意收购 | 第27页 |
第二节 阿里合伙人制度的缺陷 | 第27-29页 |
一、可能出现董事选举僵局 | 第27-28页 |
二、不利于外部股东权益的保护 | 第28页 |
三、可能引发合伙人内部控制失衡的风险 | 第28-29页 |
第三节 阿里合伙人制度之完善建议 | 第29-30页 |
一、明确合伙人任职的标准 | 第29页 |
二、规范合伙人的董事提名权 | 第29-30页 |
三、建立内部监督与问责机制 | 第30页 |
第四节 对我国公司治理制度改革的启示 | 第30-33页 |
一、重视人力资本 | 第31页 |
二、培育优秀的管理团队 | 第31页 |
三、创造独特延续的企业文化 | 第31-32页 |
四、外部股东的认同 | 第32-33页 |
第五章 阿里合伙人制度存续的法律制度构建 | 第33-38页 |
第一节 阿里合伙人制度存续的法律可行性 | 第33-34页 |
一、建立类别股制度 | 第33-34页 |
二、将合伙人董事提名权纳入公司法 | 第34页 |
三、调整修改公司章程的表决权比例 | 第34页 |
第二节 阿里合伙人制度的监管机制 | 第34-38页 |
一、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 第34-35页 |
二、完善对中小股东的保护与救济制度 | 第35-36页 |
三、完善对实际控制人的监管机制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致谢 | 第43-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