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用一般科学论文--生物医学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生物材料学论文

具有抗蛋白吸附性能的新型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其应用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抗蛋白吸附表面的研究概述第12-40页
    1.1 引言第12-14页
    1.2 聚合物第14-23页
        1.2.1 聚乙二醇第14-16页
        1.2.2 两性聚合物第16-18页
        1.2.3 混合离子型两性共聚物第18-21页
        1.2.4 两性氨基酸聚合物第21-23页
    1.3 抗蛋白吸附小分子涂层第23-27页
        1.3.1 OEG小分子第23-24页
        1.3.2 氨基酸小分子第24-26页
        1.3.3 两性小分子第26-27页
    1.4 两性结构抗蛋白吸附机理第27-31页
        1.4.1 两性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第27-28页
        1.4.2 水化层理论第28-30页
        1.4.3 体积排阻效应第30页
        1.4.4 静电理论(离子对驱动力)第30-31页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和创新性第31-34页
        1.5.1 研究目的第31-32页
        1.5.2 研究内容第32-33页
        1.5.3 主要创新点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40页
第二章 具有抗蛋白吸附性能的磁共振造影剂的成药性研究第40-70页
    2.1 引言第40-41页
    2.2 实验与材料第41-45页
        2.2.1 PAA@USPIOs的实验室合成第41-42页
        2.2.2 超羧化氧化铁颗粒的表征第42-43页
        2.2.3 安全性评价第43-44页
        2.2.4 药代动力学评价第44-45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5-66页
        2.3.1 小试工艺的改进第45-53页
        2.3.2 超羧化氧化铁纳米颗粒的成药性研究第53-66页
    2.4 本章小结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第三章 两性聚合物球刷的可控合成及其与蛋白相互作用研究第70-99页
    3.1 引言第70-72页
    3.2 实验第72-76页
        3.2.1 试剂与材料第72页
        3.2.2 材料合成第72-74页
        3.2.3 测试与标准第74-7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76-96页
        3.3.1 不同结构的RAFT试剂合成:第77-79页
        3.3.2 颗粒表面RAFT试剂的固定第79-81页
        3.3.3 一步法合成SiO_2@pCBMA第81-83页
        3.3.4 两步聚合法合成SiO_2@pCBMA第83-86页
        3.3.5 SiO_2@pCBMA球刷的结构参数第86-87页
        3.3.6 两步法合成的不同链长SiO_2@pCBMA球刷的溶液行为与蛋白吸附行为第87-91页
        3.3.7 不同两性化程度的SiO_2@pCBMA球刷与模型蛋白的吸附行为第91-96页
    3.4 本章小结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99页
第四章 单层功能性两性结构的构建及其抗蛋白吸附性能的研究第99-118页
    4.1 引言第99-101页
    4.2 实验第101-103页
        4.2.1 试剂与材料第101页
        4.2.2 两性羧基硅烷试剂(ZWS)的合成第101页
        4.2.3 两性二氧化硅纳米颗粒(SiO_2-ZWS)的合成第101页
        4.2.4 SiO_2-ZWS的表征第101-102页
        4.2.5 SiO_2-ZWS与蛋白相互作用研究方法第102-10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103-113页
        4.3.1 SiO_2-ZWS颗粒的表征第103-106页
        4.3.2 SiO_2-ZWS颗粒的胶体稳定性第106-107页
        4.3.3 SiO_2-ZWS颗粒与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第107-113页
    4.4 本章小结第113-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18页
第五章 新型两性修饰的二氧化硅颗粒的合成及其在体外诊断中的应用第118-135页
    5.1 引言第118页
    5.2 实验第118-120页
        5.2.1 试剂与材料第118-119页
        5.2.2 蛋白/抗体偶联反应第119页
        5.2.3 NHS酯的水解半衰期第119页
        5.2.4 混合短链修饰的氧化硅颗粒(SiO_2-ZWS/COOH)合成第119页
        5.2.5 SiO_2-ZWS/COOH的表征第119页
        5.2.6 ELISA评价系统第119-120页
        5.2.7 圆二色谱(Circular dichroism,CD)第120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20-132页
        5.3.1 SiO_2-ZWS颗粒不与蛋白偶联的机理研究第121-124页
        5.3.2 具有抗蛋白吸附性能的双功能短链纳米颗粒的设计及合成第124-128页
        5.3.3 SiO_2-ZWS/COOH5/1在模式蛋白和50%FBS条件下的抗蛋白吸附性能研究第128-129页
        5.3.4 SiO_2-ZWS/COOH5/1颗粒作为载体在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第129-132页
    5.4 本章小结第132-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35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35-137页
符号说明第137-139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与专利第139-140页
致谢第140-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传统文化遇上年轻用户:《国家宝藏》在Bilibili网站的传播研究
下一篇:河南沃森置业公司薪酬与考核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