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广播、电视事业论文--编辑、写作和播送业务论文

传统文化遇上年轻用户:《国家宝藏》在Bilibili网站的传播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2-31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2-19页
        一 研究背景第12-17页
            (一)年轻用户的崛起第12-14页
            (二)传统文化传播的政策导向第14-15页
            (三)《国家宝藏》的热播现象第15-17页
        二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第17-19页
            (一)研究意义第17-18页
            (二)创新点第18-19页
    第二节 基本概念界定第19-20页
        一 传统文化类节目第19-20页
        二 年轻用户第20页
    第三节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第20-28页
        一 文献综述第20-26页
            (一)关于传统文化的新媒体传播研究综述第21-22页
            (二)关于《国家宝藏》的研究综述第22-24页
            (三)关于弹幕视频网站的研究综述第24-26页
        二 理论基础第26-28页
            (一)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第26-27页
            (二)“电影解读的分层模式”理论第27-28页
            (三)理论小结第28页
    第四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第28-31页
        一 研究问题第28-29页
        二 研究方法第29-31页
            (一)文本分析法第29-30页
            (二)深度访谈法第30-31页
第一章 《国家宝藏》在B站的传播特征分析第31-41页
    第一节 传播者:多元主体广泛传播第31-34页
        一 幕后传播者:专业化的主创团队第31-32页
        二 幕前传播者:多领域的意见领袖第32-33页
        三 口碑传播者:自发参与的B站用户第33-34页
    第二节 传播内容: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第34-36页
        一 节目内容:传统文化的内核第34-35页
        二 节目形式:娱乐综艺的外壳第35-36页
    第三节 传播渠道:内外渠道互动传播第36-38页
        一 B站内部传播渠道第37-38页
        二 B站对外分享系统第38页
    第四节 传播对象:目标受众精准定位第38-41页
        一 《国家宝藏》的目标受众:年轻用户第39页
        二 年轻用户的精准定位:B站用户第39-41页
第二章 基于《国家宝藏》受众的研究设计第41-46页
    第一节 文本分析的设计第41-44页
        一 样本框第41页
        二 抽样方法第41页
        三 样本检验第41-42页
        四 类目建构第42-44页
    第二节 深度访谈的设计第44-46页
        一 样本的确定第44页
        二 样本检验第44-45页
        三 访谈提纲第45-46页
第三章 《国家宝藏》在B站的传播效果第46-67页
    第一节 调查结果的描述性统计第46-57页
        一 基于弹幕文本的分析第46-53页
            (一)认知层面的弹幕文本描述第47-51页
            (二)态度层面的弹幕文本描述第51-52页
            (三)行动层面的弹幕文本描述第52-53页
        二 基于深度访谈的分析第53-57页
            (一)访谈样本画像第53-54页
            (二)深度访谈相关结果描述第54-57页
    第二节 传播效果分析第57-67页
        一 认知层面:了解传统文化知识第57-61页
            (一)对节目本身的认知第57-60页
            (二)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第60-61页
        二 态度层面: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第61-63页
            (一)对节目本身的评价第61-62页
            (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第62-63页
        三 行动层面:自发关注传统文化第63-67页
            (一)由节目引发的行动第64-65页
            (二)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第65-67页
第四章 《国家宝藏》吸引年轻用户的启示第67-73页
    第一节 挖掘传统文化内涵,满足年轻用户的文化需求第67-69页
    第二节 加强节目形式创新,尊重年轻用户的审美趣味第69-70页
    第三节 把握节目的娱乐性,引导年轻用户的价值观第70-71页
    第四节 选择合适播出平台,加强与年轻用户互动第71-73页
结语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个人简历第79-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形式本位:罗伯特·萨默斯法律体系论
下一篇:具有抗蛋白吸附性能的新型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