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54页 |
1.1 前言 | 第11-12页 |
1.2 镁和镁合金 | 第12-16页 |
1.2.1 镁 | 第12-13页 |
1.2.2 镁合金及其应用 | 第13-16页 |
1.3 镁的晶体结构和缺陷 | 第16-22页 |
1.3.1 晶体结构 | 第16-17页 |
1.3.2 位错 | 第17-19页 |
1.3.3 层错 | 第19-20页 |
1.3.4 孪晶 | 第20-22页 |
1.4 Mg-RE合金中的沉淀相与沉淀硬化 | 第22-37页 |
1.4.1 Mg-Gd二元合金 | 第22-30页 |
1.4.2 Mg-Y二元合金 | 第30-34页 |
1.4.3 Mg-Gd(-Y)-Ag合金 | 第34-35页 |
1.4.4 沉淀硬化 | 第35-37页 |
1.5 镁合金的腐蚀 | 第37-42页 |
1.5.1 镁的腐蚀 | 第37-39页 |
1.5.2 镁和镁合金中典型的腐蚀类型 | 第39页 |
1.5.3 合金元素对镁合金腐蚀的影响 | 第39-42页 |
1.6 高强度铸造镁合金的机械性能 | 第42-43页 |
1.7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4页 |
第二章 合金制备和实验方法 | 第54-62页 |
2.1 合金制备 | 第54-55页 |
2.2 合金热处理 | 第55页 |
2.3 性能测试 | 第55-57页 |
2.3.1 维氏硬度测试 | 第55-56页 |
2.3.2 拉伸测试 | 第56页 |
2.3.3 电化学和腐蚀测试 | 第56-57页 |
2.4 微观组织表征 | 第57-61页 |
2.4.1 射线衍射分析 | 第57页 |
2.4.2 三维原子探针层析成像分析 | 第57-58页 |
2.4.3 扫描电子显微学分析 | 第58-59页 |
2.4.4 透射电子显微学分析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
第三章 Ag、Gd和Y对Mg-Gd(-Y/Ag) -Zr合金微观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 | 第62-101页 |
3.1 前言 | 第62-63页 |
3.2 Ag在Mg-Gd-Zr和Mg-Y-Zr合金中的合金化作用 | 第63-85页 |
3.2.1 铸态和固溶态微观组织 | 第63-68页 |
3.2.2 时效硬化曲线和峰时效态微观组织 | 第68-75页 |
3.2.3 力学性能 | 第75-82页 |
3.2.4 断口形貌 | 第82-85页 |
3.3 Gd/Y原子含量比对Mg-Gd-Y-Ag-Zr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85-96页 |
3.3.1 铸态和固溶态微观组织 | 第85-89页 |
3.3.2 时效硬化曲线和峰时效态微观组织 | 第89-93页 |
3.3.3 力学性能 | 第93-95页 |
3.3.4 断口形貌 | 第95-96页 |
3.4 讨论 | 第96-9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1页 |
第四章 Mg-2.4Gd-0.4Ag-0.1Zr合金中的沉淀相和脱溶序列 | 第101-141页 |
4.1 前言 | 第101-102页 |
4.2 时效硬化效应 | 第102-103页 |
4.3 固溶态溶质团簇 | 第103-105页 |
4.4 时效过程中沉淀相演变规律 | 第105-110页 |
4.5 欠时效亚稳沉淀相 | 第110-113页 |
4.6 峰时效亚稳沉淀相 | 第113-119页 |
4.7 过时效亚稳沉淀相 | 第119-127页 |
4.8 过时效平衡沉淀相 | 第127-128页 |
4.9 讨论 | 第128-136页 |
4.9.1 固溶态富Ag溶质团簇及其对时效动力学的影响 | 第128-129页 |
4.9.2 溶质团簇和GP区与后续沉淀相的关系 | 第129-131页 |
4.9.3 γ"'和丫"沉淀相的关系与转变 | 第131-132页 |
4.9.4 β'、β_F'和β_1沉淀相之间的关系与转变 | 第132-136页 |
4.9.5 微观组织评价 | 第136页 |
4.10 本章小结 | 第136-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1页 |
第五章 Ag对Mg-Gd-Zr合金腐蚀行为影响的准原位STEM/EDS研究 | 第141-157页 |
5.1 前言 | 第141页 |
5.2 腐蚀前的微观组织 | 第141-143页 |
5.3 电化学和腐蚀测试 | 第143-145页 |
5.4 Mg-2.4Gd-0.4Ag-0.1Zr合金准原位STEM/EDS表征 | 第145-148页 |
5.5 Mg-2.8Gd-0.1Zr合金准原位STEM/EDS表征 | 第148-151页 |
5.6 准原位STEM/EDS观察后样品的SEM形貌 | 第151-152页 |
5.7 讨论 | 第152-154页 |
5.7.1 准原位STEM/EDS表征结果的解释 | 第152-153页 |
5.7.2 Mg-2.4Gd-0.4Ag-0.1Zr和Mg-2.8Gd-0.1Zr合金的腐蚀行为 | 第153-154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154-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5-15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 | 第157-16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157-159页 |
6.2 创新点 | 第159页 |
6.3 展望 | 第159-16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利及奖励 | 第160-162页 |
致谢 | 第162-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