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基于PAM反应器对北京城市大气SOA生成潜势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SOA生成潜势第12-17页
        1.2.1. 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过程第12-13页
        1.2.2. SOA生成潜势的表示方法第13-15页
        1.2.3. SOA生成潜势的影响因素第15-17页
    1.3. 国内外SOA生成潜势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第18-21页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8-19页
        1.4.2. 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2章 实验仪器和方法第21-42页
    2.1. 本章引言第21-22页
    2.2. 采样点设置第22页
    2.3. PAM反应器系统第22-41页
        2.3.1. PAM反应器第24-25页
        2.3.2. 臭氧发生器第25-26页
        2.3.3. OH自由基产生第26页
        2.3.4. 老化时间估算模型的建立第26-29页
        2.3.5. 分析监测系统第29-40页
        2.3.6. PAM反应器对比第40-41页
    2.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3章 北京城市大气SOA生成潜势的影响因素第42-56页
    3.1. 本章引言第42页
    3.2. 老化时间对SOA生成潜势的影响第42-48页
        3.2.1. 不同组分对潜势的贡献第42-44页
        3.2.2. 老化时间对SOA生成潜势的影响第44-48页
    3.3. 背景污染水平对SOA生成潜势的影响第48-49页
    3.4. VOCs对SOA生成潜势的影响第49-55页
        3.4.1. VOCs浓度及对SOA生成潜势的影响第49-52页
        3.4.2. VOCs浓度及组成对最佳老化时间的影响第52-54页
        3.4.3. 国内外SOA生成潜势对比第54-55页
    3.5.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4章 北京城市大气SOA生成潜势的变化规律第56-62页
    4.1. 本章引言第56页
    4.2. 典型污染时段SOA生成潜势分析第56-57页
    4.3. 夏季SOA生成潜势的日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第57-61页
        4.3.1. SOA生成潜势的外场观测数据分析第57-58页
        4.3.2. 前体物VOCs的日变化规律第58-61页
    4.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5.1. 主要结论第62页
    5.2. 创新点与展望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7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齿轮传动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数值仿真分析
下一篇:过渡金属负载型催化剂NH3-SCR脱硝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