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1.3.1 裂解技术的进展 | 第9-12页 |
1.3.2 裂解炉型式和炉管材料以及裂解原料的变化 | 第12-14页 |
第2章 乙烯裂解装置介绍 | 第14-20页 |
2.1 裂解炉原料和产品 | 第14页 |
2.1.1 产品和副产品 | 第14页 |
2.1.2 主要原料 | 第14页 |
2.2 生产方法和技术来源 | 第14页 |
2.3 自动化控制水平、仪表和控制系统选型 | 第14-15页 |
2.4 公用工程规格 | 第15-17页 |
2.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第17-20页 |
第3章 工艺和设备的设计 | 第20-27页 |
3.1 工艺流程简述 | 第20-21页 |
3.2 原料、产品和副产品技术规格 | 第21-23页 |
3.2.1 原料规格 | 第21-22页 |
3.2.2 产品和副产品规格 | 第22-23页 |
3.3 公用物料、能量消耗定额和综合能耗 | 第23-24页 |
3.4 主要设备选型 | 第24-27页 |
3.4.1 对流段 | 第24-26页 |
3.4.2 急冷锅炉 | 第26-27页 |
第4章 裂解炉改造设计 | 第27-35页 |
4.1 裂解炉改造内容概述 | 第27-28页 |
4.2 FPH-I模块的设计方案 | 第28-29页 |
4.2.1 FPH-I管束构成 | 第28页 |
4.2.2 FPH-I模块的具体实施说明 | 第28-29页 |
4.2.3 HTC-II管束 | 第29页 |
4.2.4 烟道改造 | 第29页 |
4.2.5 增加低温跨管 | 第29页 |
4.3 施工顺序及设备等的拆除 | 第29-30页 |
4.4 裂解炉相关配管 | 第30-31页 |
4.4.1 配管设计范围 | 第30-31页 |
4.4.2 具体说明 | 第31页 |
4.5 裂解炉相关结构 | 第31-35页 |
4.5.1 工程概况 | 第31-32页 |
4.5.2 结构形式描述 | 第32页 |
4.5.3 改造内容 | 第32-33页 |
4.5.4 改造注意事项 | 第33-35页 |
第5章 急冷换热器改造设计 | 第35-39页 |
5.1 急冷换热器系统改造 | 第35-39页 |
5.1.1 急冷换热器 | 第35-36页 |
5.1.2 高压管系 | 第36页 |
5.1.3 高压汽包 | 第36-37页 |
5.1.4 急冷换热器的主要用材 | 第37-39页 |
第6章 裂解炉节能改造后的运行考核 | 第39-56页 |
6.1 燃料燃烧时烟气的组成、烟气的生成量和空气的用量 | 第39-42页 |
6.2 裂解炉全炉热平衡 | 第42-47页 |
6.2.1 燃料的低发热值(?) | 第42-44页 |
6.2.2 空气带入的热焓H空 | 第44页 |
6.2.3 燃料带入的热焓H燃 | 第44-45页 |
6.2.4 裂解炉的热损失Q损及Q化损 | 第45-46页 |
6.2.5 烟气带出的热焓H_(t_2) | 第46-47页 |
6.3 烟气的排放量和空气的消耗量 | 第47-48页 |
6.4 裂解炉的热效率 η | 第48-49页 |
6.5 烟气离开辐射室的温度tp(℃) | 第49-50页 |
6.6 最高火焰温度tmax | 第50-52页 |
6.7 考核结果 | 第52-56页 |
第7章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