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1.1 相关概念 | 第10-12页 |
1.1.1 垂直农业 | 第10页 |
1.1.2 屋顶绿化 | 第10-11页 |
1.1.3 天空农场 | 第11-12页 |
1.2 相关理论研究 | 第12-13页 |
1.2.1 现象学理论 | 第12页 |
1.2.2 生态设计理论 | 第12-13页 |
1.2.3 景观美学理论 | 第13页 |
1.3 国内外关于都市天空农场设计的相关动态 | 第13-17页 |
1.3.1 都市“天空农场”在国外的理论及实践发展 | 第13-15页 |
1.3.2 都市“天空农场”在国内发展情况分析 | 第15-17页 |
2.引言 | 第17-24页 |
2.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7-18页 |
2.2 都市“天空农场”在城市中产生的必要性研究 | 第18-19页 |
2.2.1 增加农业生产文化体验 | 第18页 |
2.2.2 科普教育的必要性 | 第18-19页 |
2.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1页 |
2.3.1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2.3.2 研究意义 | 第19-21页 |
2.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1-23页 |
2.4.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2.4.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2.5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3.都市“天空农场”的策略 | 第24-40页 |
3.1 “天空农场”的设计应用 | 第24-28页 |
3.1.1 昆明爱琴海购物公园“天空农场” | 第24-25页 |
3.1.2 无锡:江达生态科技中心 | 第25-27页 |
3.1.3 盖瑞康莫尔青少年中心天空农场 | 第27-28页 |
3.2 天空农场的类型 | 第28-30页 |
3.3 都市“天空农场”的特点 | 第30-31页 |
3.4 天空农场的优势 | 第31-32页 |
3.5 都市“天空农场”的设计方法 | 第32-33页 |
3.5.1 充分的场地分析 | 第32页 |
3.5.2 准确的功能定位 | 第32页 |
3.5.3 个性化的设计风格与主题设定 | 第32-33页 |
3.5.4 尺度适宜的平面布局设计 | 第33页 |
3.5.5 科学与美观的蔬果植物配置方式 | 第33页 |
3.6 建造天空农场的技术要素 | 第33-40页 |
3.6.1 “天空农场的”荷载设计 | 第33-35页 |
3.6.2 基础结构设计 | 第35-36页 |
3.6.3 种植基质的选择 | 第36-38页 |
3.6.4 天空农场的植物选择 | 第38-40页 |
4.“花果山”天空农场的实践 | 第40-50页 |
4.1 背景分析 | 第40-42页 |
4.1.1 区位分析 | 第40-41页 |
4.1.2 历史文化 | 第41-42页 |
4.2 “花果山”天空农场空间设计 | 第42-45页 |
4.2.1 功能定位 | 第42页 |
4.2.2 风格与主题设定 | 第42-43页 |
4.2.3 平面布局设计 | 第43-44页 |
4.2.4 植物配置方式和种类选择 | 第44页 |
4.2.5 景观植物设计 | 第44-45页 |
4.3 “花果山”天空农场的专项设计 | 第45-47页 |
4.3.1 种植槽设计 | 第45-46页 |
4.3.2 室外休闲设施设计 | 第46页 |
4.3.3 标识与导向系统设计 | 第46页 |
4.3.4 地面铺装系统设计 | 第46-47页 |
4.4 “花果山”天空农场的技术要素 | 第47-50页 |
4.3.1 荷载处理 | 第47页 |
4.3.2 土壤材料 | 第47页 |
4.3.3 节能环保技术应用 | 第47-50页 |
5.结论与讨论 | 第50-52页 |
5.1 结论 | 第50页 |
5.2 讨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
研究生期间参与导师课题项目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