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交通调查与规划论文

基于改进禁忌搜索算法的灵活公交接驳线路规划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第9-11页
        1.1.1 快速城镇化带来问题第9-10页
        1.1.2 城市公交系统存在不足第10-11页
        1.1.3 灵活公交系统发展现状第11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2-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2 技术路线第13-16页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第16-28页
    2.1 灵活公交系统综述第16-22页
        2.1.1 灵活公交发展现状第17-18页
        2.1.2 灵活公交运营形式第18-22页
    2.2 公交线网设计第22-26页
        2.2.1 常规公交系统线网设计第22-25页
        2.2.2 灵活公交静态路线规划第25-26页
        2.2.3 灵活公交动态路线规划第26页
    2.3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3章 灵活公交接驳系统特性分析第28-36页
    3.1 灵活公交接驳系统适用范围第28-31页
        3.1.1 系统服务区域第28-29页
        3.1.2 接驳客流模式第29-31页
    3.2 灵活公交接驳系统运行特点第31-33页
        3.2.1 线路特点第31-32页
        3.2.2 乘客行为第32页
        3.2.3 客流特性第32-33页
    3.3 影响因素分析第33-35页
        3.3.1 乘客成本第33-34页
        3.3.2 公交运营第34页
        3.3.3 潜在客流第34-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4章 单接驳点灵活公交接驳系统静态路径规划模型第36-48页
    4.1 基本假设第36-37页
        4.1.1 单接驳点假设第36-37页
        4.1.2 静态假设第37页
        4.1.3 单向假设第37页
        4.1.4 绕行假设第37页
    4.2 关键因素量化第37-43页
        4.2.1 乘客成本第37-41页
        4.2.2 运营成本第41-42页
        4.2.3 潜在客流第42-43页
    4.3 规划模型建立第43-47页
        4.3.1 目标函数第43-46页
        4.3.2 约束条件第46-47页
    4.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5章 多接驳点灵活公交接驳系统动态路径规划模型第48-62页
    5.1 问题 述第48-49页
    5.2 基本假设第49-50页
        5.2.1 全接驳假设第49页
        5.2.2 静态假设第49页
        5.2.3 双向假设第49页
        5.2.4 绕行假设第49页
        5.2.5 前调整假设第49-50页
    5.3 初始阶段模型第50-53页
        5.3.1 影响因素量化第50-51页
        5.3.2 模型建立第51-53页
    5.4 调整阶段模型第53-58页
        5.4.1 调整方法第53-54页
        5.4.2 影响因素量化第54-57页
        5.4.3 模型建立第57-58页
    5.5 算法介绍第58-61页
        5.5.1 禁忌搜索算法第59页
        5.5.2 算法步骤第59-60页
        5.5.3 邻域插入法第60-61页
    5.6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6章 案例分析第62-84页
    6.1 算法改进第62-67页
        6.1.1 模型分析第62-63页
        6.1.2 模型改进第63-65页
        6.1.3 计算步骤第65-67页
    6.2 案例计算第67-70页
        6.2.1 服务区域第67-68页
        6.2.2 参数标定第68-70页
    6.3 结果分析第70-79页
        6.3.1 无预约规划第71-73页
        6.3.2 静态规划第73-75页
        6.3.3 动态调整第75-79页
    6.4 参数敏感性第79-83页
        6.4.1 发车间隔第79-82页
        6.4.2 惩罚权重第82-83页
    6.5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7章 总结和展望第84-87页
    7.1 研究总结第84-85页
        7.1.1 研究成果第84-85页
        7.1.2 主要创新点第85页
    7.2 研究展望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0页
附录A 主要变量符号表第90-93页
致谢第93-95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ZI模型的水上交通事故人员死亡失踪因素研究
下一篇:芳纶纤维混凝土在机场道面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