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工艺美术论文--工艺美术理论论文--工艺美术史论文

中国古代设计中的“胡化”与汉胡融合现象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8-51页
    一、论题缘起第9-11页
    二、文献综述第11-21页
    三、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阐释第21-49页
        (一)研究对象第21-22页
        (二)相关概念阐释第22-49页
            1、“中国”第22-27页
            2、“夷夏之辨”第27-30页
            3、“胡”、“夷”与“汉”第30-44页
            4、“胡文化”与“汉文化”第44-45页
            5、“胡化”、“汉化”与“同化”第45-49页
    四、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第49-51页
        1、研究意义第49页
        2、研究方法第49-51页
第一章 “胡化”现象的揭示与史学研究价值第51-77页
    一、“汉化”与“胡化”蹊径演进第51-65页
    二、汉族风俗文化的形成与变迁第65-75页
        1、汉族风俗的形成轨迹第65-71页
        2、汉族风俗文化变迁轨迹第71-75页
    三、设计史学对“胡化”现象研究的价值第75-77页
第二章 历史上典型时期的“胡化”现象第77-293页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胡化”现象第77-94页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第77-78页
        二、春秋战国的文化思想环境第78-83页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胡化现象第83-94页
            1、胡服骑射及其影响第83-89页
            2、服饰第89-91页
            3、兵戈第91-94页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胡化”现象第94-145页
        一、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第94-123页
            1、胡汉分治第94-100页
            2、重胡抑汉第100-111页
            3、胡族掌握武力第111-112页
            4、以汉治汉第112-117页
            5、对待其他胡族第117-123页
        二、南北朝的思想建构环境第123-126页
        三、南北朝时期的胡化现象第126-145页
            1、服饰第127-130页
            2、装饰用品第130-131页
            3、佛教与石窟第131-133页
            4、佛教与瓷器第133-135页
            5、墓葬考古第135-136页
            5、胡床第136-145页
    第三节 唐代的“胡化”现象第145-235页
        一、唐代时期的政治格局第146-151页
        二、唐代时期的思想建构环境第151-165页
            1、唐代中原佛教文化与西域佛教文化交流与融合第152-153页
            2、充满悖论的服饰体系第153-160页
            3、民俗审美:雍容于瑰奇并存第160-163页
            4、享乐风尚催生服食风气日盛第163-165页
        三、唐代时期的胡化现象第165-235页
            1、服饰的胡化第167-186页
            2、家具的胡化第186-190页
            3、陶瓷及装饰纹饰的胡化第190-198页
            4、建筑的胡化第198-203页
            5、陶俑第203-216页
            6、唐代金银器第216-220页
            7、伊斯兰玻璃器第220-222页
            8、乐舞的胡化第222-232页
            9、胡姬与胡店第232-235页
    第四节 元代的“胡化”现象第235-293页
        一、元代时期的政治格局第235-255页
            1、治边政策第236-241页
            2、治国之策第241-244页
            3、治民之策第244-247页
            4、驿站制度第247-255页
        二、元代时期的思想建构环境第255-260页
            1、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第255-259页
            2、文化兼容务实政策第259-260页
            3、开阔的文化视野第260页
        三、元代时期的胡化现象第260-293页
            1、瓷器烧造技艺的发展:元青花与釉里红第261-273页
            2、元大都第273-281页
            3、元代服装胡化第281-286页
            4、织金技艺第286-293页
第三章 胡化现象在物质文化层面的体现第293-345页
    第一节 习俗观念对“胡化”现象的接受第293-307页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婚嫁第295-303页
            1、婚嫁礼俗第295-299页
            2、胡汉通婚第299-301页
            3、婚嫁方式第301-303页
        二、唐代风俗文化第303-307页
            1、唐代汉族风俗的文化环境第303-304页
            2、崇佛重巫的宗教信仰第304-305页
            3、风气开放的社会风俗第305-307页
    第二节 求异尚乐对“胡化”现象的推崇第307-327页
        1、胡乐舞第308-310页
        2、胡妆第310-312页
        3、胡服——马尾裙第312-315页
        4、胡用品第315-316页
        5、胡文化的娱乐消遣第316-327页
    第三节 功利需求对“胡化”现象的追求第327-345页
        1、丰富餐桌为目的的胡食第327-330页
        2、满足功能性需求的胡服第330-336页
        3、改变生活习性的胡床第336-345页
第四章 胡化现象在社会关系领域的体现第345-379页
    第一节 “胡化”现象在民族文化认同中的影响第348-351页
        一、不同区域内的文化第348-349页
        二、排斥与吸纳外来文化第349-350页
        三、文化的融合第350-351页
    第二节 “胡化”现象在社会生活呈现的影响第351-379页
        一、服装的不断发展第351-361页
        二、坐姿改变对器具的影响第361-368页
        三、出行工具舆轿的变迁第368-379页
            1、以牲畜为动力的坐乘或立乘的车舆第368-374页
            2、以人力为动力的盘坐或跽坐的舆轿第374-377页
            3、以人力为动力的垂足而坐的轿子第377-379页
结论第379-384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384-391页
附件第391-401页
致谢第401页

论文共4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地名的中国东北地区满族文化时空特征分析
下一篇:短片电影特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