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地理论文--中国地理论文--专类地理论文--历史地理论文

基于地名的中国东北地区满族文化时空特征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22页
    1.1 选题背景与依据第12-13页
        1.1.1 满语为极度濒危语言第12页
        1.1.2 地名蕴含民族文化第12-13页
        1.1.3 基于GIS分析民族地名及其文化第13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3-14页
        1.2.2 研究意义第14页
    1.3 研究综述第14-20页
        1.3.1 满族文化及语言研究第14-15页
        1.3.2 地名研究第15-17页
        1.3.3 基于GIS的历史地理研究第17-20页
    1.4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5 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二章 数据与方法第22-37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2-23页
    2.2 数据来源第23-26页
        2.2.1 地名数据第23-25页
        2.2.2 环境数据第25-26页
    2.3 研究方法第26-37页
        2.3.1 标准差椭圆第26-27页
        2.3.2 空间自相关分析第27-29页
        2.3.3 空间回归分析第29-31页
        2.3.4 核密度分布第31-32页
        2.3.5 地理探测器第32-37页
第三章 中国东北地区历史民族空间分布第37-48页
    3.1 历史时空数据分析第37-41页
        3.1.1 历史城镇数据第37-39页
        3.1.2 历史人口数据第39-41页
    3.2 历史时期民族分布第41-46页
        3.2.1 基于地名的民族分布第42-44页
        3.2.2 历史时期民族分布第44-45页
        3.2.3 历史时期聚落分布第45-46页
    3.3 民族地名由来分布第46-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中国东北地区民族文化空间分布第48-73页
    4.1 民族地名空间分布格局第48-56页
        4.1.1 民族地名空间分布第48-51页
        4.1.2 民族地名空间自相关第51-53页
        4.1.3 民族地名空间热点第53-56页
    4.2 民族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第56-64页
        4.2.1 民族人口空间分布第56-60页
        4.2.2 民族人口空间自相关第60-62页
        4.2.3 民族人口空间热点第62-64页
    4.3 民族文化空间回归分析第64-69页
        4.3.1 空间回归模型第64-66页
        4.3.2 空间回归系数分布第66-69页
    4.4 生态文化空间格局分析第69-72页
        4.4.1 生态景观多样性第69-71页
        4.4.2 生态文化多样性第71-72页
    4.5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五章 民族与生产方式空间分布相关性分析第73-104页
    5.1 民族的空间分布格局第73-77页
        5.1.1 历史时期满族空间分布格局第73-75页
        5.1.2 现今满族空间分布格局第75-76页
        5.1.3 汉族空间分布格局第76页
        5.1.4 蒙古族空间分布格局第76-77页
    5.2 生产方式的空间分布格局第77-79页
    5.3 空间分布相关性分析第79-81页
    5.4 植被因素的空间分异特征分析第81-93页
        5.4.1 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第81-87页
        5.4.2 MAR植被因素空间分异特征第87-88页
        5.4.3 ML植被因素空间分异特征第88-90页
        5.4.4 汉族植被因素的空间分异特征第90-91页
        5.4.5 蒙族植被因素空间分异特征第91-92页
        5.4.6 植被大类空间分异特征第92-93页
    5.5 交通因素的空间分异特征第93-103页
        5.5.1 交通因素的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第93-94页
        5.5.2 公路因素的空间分异特征第94-99页
        5.5.3 水路因素的空间分异特征第99-103页
    5.6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第六章 满族文化时空分异影响因素分析第104-130页
    6.1 影响因素及其分布第104-111页
        6.1.1 人文因素第104-107页
        6.1.2 自然因素第107-111页
    6.2 影响因素的因子探测第111-112页
    6.3 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探测第112-120页
        6.3.1 MAR的影响因素交互作用分析第112-113页
        6.3.2 ML的影响因素交互作用分析第113-119页
        6.3.3 汉族的影响因素交互作用分析第119页
        6.3.4 蒙族的影响因素交互作用分析第119-120页
    6.4 影响因素的风险区探测第120-127页
        6.4.1 人文因素的空间分异特征第120-123页
        6.4.2 自然因素的空间分异特征第123-127页
    6.5 满语濒危的影响因素分析第127-129页
    6.6 本章小结第129-130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30-133页
    7.1 主要结论第130-131页
    7.2 创新点第131页
    7.3 不足与展望第131-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41页
致谢第141-142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代东北旗人生计研究
下一篇:中国古代设计中的“胡化”与汉胡融合现象研究